浅析中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前景

2015-5-27 10:55 来源: 中国金融 |作者: 曹明弟 王文

中国债券市场欢迎绿色债券

中国债券市场正在迅速增长,增加了绿色债券的发展机遇

从规模上来说,根据高盛2014年的数据,2013年9月中国债券市场以25万亿人民币(4万亿美元)的未清偿债券总量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然而,从占经济体的比重而言,中国债券市场仍然比发达国家小得多。在2012年,债券市场占GDP的47%,而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一数据分别为222%、190%和259%。全球债券市场占全球GDP的138%。

中国国内债券市场可以分为银行间交易市场(市场交易的93%)和交易所市场(市场交易的7%)。此外,还有一个占比非常小的OTC场外交易市场。绝大多数在中国发行的债券来自三大政策性银行和中央政府。未来由于之前一直由中央政府代为发行的市政债券发行被放开,中央政府债券的份额预计将下降。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群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但总体呈增长和多样化趋势。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债券,投资者结构明显不同。主导市场的商业银行所持最多的债券为风险最低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偏好低风险债券意味着政府可能会尽力通过风险共担工具来降低绿色债券的风险,尤其是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尽管投资额度仍受严密监管,但中国的债券市场正不断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市政债券市场改革

中国地方债券市场改革有两个关键目标:一是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再融资,二是在市政债券中引入更多的结构性融资产品,如收益债券(又称为项目收益债券)和资产证券化。2014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财政部宣布允许十个试点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地方债券。除了允许市政债券试点,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该意见强调了两个部分:地方政府需要区分政府债务和私营部门债务,地方政府不再允许通过商业企业发行债券。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中,作为一种特殊目的工具(SPVs),由承接公共部门工作如基础设施建设的私营企业提出,可以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收益债券或资产支持证券给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行者和结构的多样性。公司债券(来自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企业)改革由国务院提出,由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监会监管,扩张和多样化公司债券市场。国务院的建议包括:完善公司债券公开发行机制;鼓励公司为不同的投资群体发行不同类型的债券;加强小型公司进入债券市场的渠道,包括为中小微型企业开发新型债券类型。证监会、银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也允许银行发行一种具有减记条款的新型债券。总的来说,中国公司债券市场日益多样化。房地产行业和中小企业债券改革以及信息披露规则改革都为绿色企业债券创新提供了机会。

信用评级与信息披露。中国债券市场有10个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其作用是起草相关规章制度、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2006年,人民银行下需求整合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不同评级机构的不同评级要求。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交易所中的债券信用评级。国家发改委负责监管企业债券市场中的债券信用评级。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系统,包括加强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用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国务院也提出需研究债券信用保险和完善保护债权人的债券持有人会议,进一步保护投资者。中国证监会在2014年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加强对担保和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加强信息披露与绿色债券议程的目标一致,绿色债券可在使用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方面增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债券市场由多个部门监管,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一直由政府部门依照严格清晰的指令执行。国务院已经提议加强各部门的监管和联系。此提议包括监管债券市场入市、加强信息披露、加强评级制度和保护投资者。协调工作也包括调查虚假信息、内部交易和价格操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