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从“美丽中国”包含的元素来看,“美丽中国”的实现,必须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兼顾为基础。在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兼顾的路径中,绿色经济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所以,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模式,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近十几年来,中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环境污染
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并且形成了“边治理边污染”的局面,同时污染治理费用高昂,使污染治理因资金有限而难以持续进行,构成了中国污染治理的难题。如果这些难题不能得到解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0%左右。但是就中国的环境保护状况而言,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目前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同时前景也不容乐观。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拥有16个。2010年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3亿农民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75%以上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2010年主要水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1238.1万吨和120.3万吨,居世界第一,超过环境容量近90%(蒋洪强等,2012)。据水专项领导小组测算,中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相当于每年损失4万亿元(章轲,2011)。另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统计,1990年美国用于“三废”处理的费用高达1200亿美元,占GDP的2.8%,成为国家的一个沉重负担。据环境保护部统计,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为1.22%,2009年达1.33%,使许多地区和企业难以承受。
要改变“边治理边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高昂的局面,我们认为,必须转变环境保护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传统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但技术创新并不必然具有绿色特征。由于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所以非绿色创新越发展,其对环境的污染就越严重。康芒纳(Commoner)曾经指出,美国1946-1968年间人均GDP从2222美元提高到3354美元,而环境压力增加了200-2000%。在环境压力形成的各因素中,人口的贡献是12-20%,消费的贡献是1-5%,技术的贡献是80-85%(Barry Commoner,1971)。所以,技术具有两面性,既可能保护环境,也可能是污染的元凶。长期以来,人们追求发展节省劳动、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而忽视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创新(即绿色创新),结果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实践证明,如果不注重经济发展的绿色导向,尤其是如果不大力发展绿色创新,就会继续造成“边治理边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高昂的局面,也就很难破解治污难题,而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也就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