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8 00:19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相对与国外众多银行的深度参与,对于我国来讲,目前仅在“绿色信贷”等方 面有所进展。国家开发银行等在探索针对清洁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节能服务商模式、金融租赁模式等创新融资方案,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尝试发展节能减 排项目贷款等绿色信贷,还有一些银行推出了基于碳交易的理财产品。2006年5月17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国际金融公司开展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合作的首家中资银行。
截至2008年2月25日能效融资二期合作协议签订时,能效融 资一期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国际金融公司为兴业银行发放能效贷款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本金风险分担; 兴业银行为中国46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9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其中绝大多数贷款企业为中小企业。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融资项目合作协议创造性地引入了国际金融公司贷款的本金损失分担机制,类似于伊斯兰金融模式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
其后,多家商业银行跟进了能效贷款合作协议。民生银行将节能减排贷款与“碳金融”相结合,推出以CDM项目的排放指标为还款来源之一的节能减排融资模式。据易碳家了解到,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发行了挂钩碳排放交易的理财产品。中国农业银行成立投资银行部,与多家企业达成项目合作意向书,涵盖了小型水力发电、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炼钢高炉余热发电等CDM项目。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虽有所动作,但都没有深入到核心部分,缺乏对CDM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深度了解,投资该领域项目的业务能力严重不足,不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
更没有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 难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使我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