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获奖个人
李祖灿
——借粮湖的执着守护人
颁奖词:他是古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是借粮湖了不起的儿子。护湖饱受挫折,守湖看尽冷眼,他依然执着坚守。本可衣食无忧,偏偏倾尽家财,半生奔走。从青壮之年到白首之翁,只为寻回多少人儿时的记忆:一抹斜阳,一湖霞光,清波荡漾,鱼儿欢唱。
先进事迹:放弃金饭碗,守护荒湖30年。购买林木看护权,累计植树10余万株,初步形成了借粮湖生态防护、水源涵养的沿湖景观林带,促成借粮湖打桩勘界,自费修建垃圾池,践行着“为了借粮湖,可以放弃一切”的精神。
余东岳
——青春无悔“绿”斗士
颁奖词:从透着泥土气息的乡村农民,到传承环保精神的执着斗士,孤单、饥饿,不曾击垮他;挫折、嘲笑,不曾阻止他。10年环保路,志愿青春情。骑行万里,他播撒的是绿色希望,见证的是环保力量。他愿作家乡的铜草花,不惧荆棘石砾,绿染天涯。
先进事迹:从独自一人宣传环保发展到组织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宣传并从事环保,近11年来,奔走16省,行程万里宣传环保;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内容宣传环保,保护环境。面对学校的同学和社会公民,他是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的传递者和呼吁者;在新闻媒体上,他是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的鼓吹者;他是斩向污染源头的亮剑,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法源
——老骥伏枥犹奋蹄
颁奖词:当过工人,干过勘探,做过教员。本该颐养天年,又毅然创办发明公司。他孜孜不倦,创新不断,消声减震,成果斐然。这是他的中国梦,这是他的环保梦。莫道桑榆晚,老骥犹奋蹄。在环保发明的路上,78岁的他,仍在继续前行。
先进事迹:因1978年解决机床出口质量——振动和噪声超标取得成功,转入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领域。此后历时36年,开发了14项关于减振、降噪、除尘、除异味等方面环保专利技术,其中有7项专利斩获了国际、国内11项大奖,运用这些专利技术生产环保产品被全国几十家企业使用,取得了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进
——长江之滨的“护水”大使
颁奖词:他以学识育化桃李,他将心血倾注科研。长江沿岸,留下他探索的足迹;院所内外,总有他奔波的身影。为学,潜心水文,致力环保。为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无论是夙兴夜寐,还是跋山涉水,只为毕生的梦想,让千湖之水碧波荡漾。
先进事迹:长期从事水及环境保护科学普及工作,先后出版水与环保方面专著5本,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环保相关论文和文章80余篇。与6位院士就
江西省重点经济项目“鄱阳湖修闸工程”上书国务院,为鄱阳湖水利工程科学论证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参加湖北省洪湖湿地、张渡湖湿地和江豚保护工作,连续4年组织长江源区、金沙江、汉江科学考察,宣传生态环境保护。
顾世国
——生态乡村的领路人
颁奖词:他是人人称道的村支书,他是生态乡村的领路人。二十余载,情系乡亲,兢业为民,用行动赢得了持久的信任。他带领大家,修路清淤,洁美家园,发展绿色经济。如今村庄靓了,村民富了,乡风更文明,处处呈现出绿色生机和活力。
先进事迹:任职20多年来,始终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龚店村发展的重头戏,舍弃村集体巨大经济收益;制定生态公约、组建护林队,有效制止了乱捕野生动物、滥砍树木等行为;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靠山活山,养山兴山;经济反哺环保,投入3000余万元改善人居环境,带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他是村民公认一心为民的“环保书记”。
李沈敏
——兢兢业业的基层环保人
颁奖词:吃苦耐劳,勤勉敬业,这是他给大多数同事的印象。七年寒暑,恪尽职守,一心筑牢环境安全屏障。他的不平凡在于,默默无闻中,零风险、零事故,实现了迄今为止我国数量最多、耗资最大的多氯联苯安全转移处置,创造了这个领域的全国第一。
先进事迹:在11年的企业安全环保岗位上,率领公司安环部的全体员工,大力实施“工程
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措施,获得地方各级政府和省、市环保部门的肯定。为消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安全隐患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履约十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