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8 14:10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据易碳家了解到,从短期看,《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中国没有很大影响,甚至有利;但长远来看,中国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因为,中国不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规定只是暂时的,排放豁免权到期后,在排放总量的硬约束下,企业的排放量和经济的整体规模是成反比的。如果单个企业的排放量越小,则市场可容纳企业的数量就越多,经济的整体规模就越大,反之整体经济规模就越小。据中国碳交易网了解到,总体来说,中国还是一个资本和技术都非常短缺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引进外资是弥补资本和技术缺口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今中国环境管制宽松,发达国家很可能会把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向中国转移。这些按照现有排放标准生产的企业在未来会极大地挤压其他企业的空间,制约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因此,面对《京都议定书》,中国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环境指标。
《京都议定书》给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环境上的压力,更有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上的压力。目前《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上建立了保护环境的游戏规则。只有走节能、低污染发展的路子,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上站住脚。所以说,《京都议定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贸易协定书,它向中国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占用大气空间将收费。
因为《京都议定书》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能源、政治问题。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增长效率的问题。《京都议定书》要求减限排温室气体问题的实质,涉及能源消费总量和效率问题。因此,中国当前要做的是调整能源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从过去的“两高一低”(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两低一高”(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