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危机将引爆地方财政危机
房地产危机又会引发哪些其他危机?
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财政危机。我给各位看一个数据,2014年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可以说是几乎创下了历史的新低,可就是这个数字我相信都是有水分的。另外,2014年9月29日,新华网刊登了《房地产低迷 地方财政“空转”抬头》的报道,认为地方政府有用财政资金填补税收窟窿的嫌疑。怎么做的?地方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借给企业,比如说100元钱,让他们拿这100元钱去交税,然后企业的税金又以税收形式缴回财政。这相当于同一笔钱空转一轮,以倒账虚增收入、虚列支出的方式,完成各方面的年度指标。 文章还指出,2013年某市财政“空转”资金占它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达到了15%。更可怕的是,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县级政府更为普遍和严重,“空转”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很可能高达30%。
我们来做一个比较极端的研究,如果把2014年8月份财政收入中的“空转”资金去掉,那么我们当月的财政收入增幅就是-6%,是一个负增长。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我甚至都担忧很多地方政府会因此而发不出公职人员的薪水。而令我感到更加不安的是,我们巨额的地方债不要说还本,就连付息,地方政府可能都做不到。
我将全中国划分成六个板块,来和各位仔细分析一下目前的地方债情况。先说东北,以
辽宁省为例,2014年1—8月份,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增速回落了4.6%,比年初预算增幅低了7.1%。财税收入增幅只有1.3%,比年初预算增幅低了10%。其中,房地产的税收自2014年2月份以来,已经连续七个月负增长。北部以
内蒙古为例,2014年1—8月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3%,增速回落了6.2%,其中税收负增长1.3%。最惨的是2014年头五个月,内蒙古的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2.4%。中部以
安徽省为例,2014年1—8月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6%,增速回落9.2%。西部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2014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21.1%,增速上涨7.5%。告诉各位,这是因为前一年的基数低,实际的增长金额仅完成了预算的41%而已。西南以
云南省为例,2014年1—7月份,云南省财政收入增长5.4%,增速回落13.9%。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建国说:“由于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房地产
市场降温等因素持续存在,加之我省特殊的产业结构和税源情况,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将十分艰巨。”南部以最发达的广东省为例,2014年1—8月份,广东省的财政收入增长了13.85%,增速回落0.86%,财政收入增速呈逐月回落的趋势。其中,2014年1—7月份广东省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23.69%、19.23%、16.22%、14.32%、14.77%、15.27%和14.61%。
以上六个地方的财政数据都完全来自于各地区财政局,而且各位请注意,就是这个数据按照新华网的报道,我相信都是有相当的水分存在。而包含了水分的数据都如此糟糕,我们可以想象地方财政的真实困难程度。
我在前面说过,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怎么解决?还得从房地产上下手。于是我们就在2014年看到了二三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购的通知,而且央行也采取货币手段刺激楼市,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
但是根据我在各地调研的情况,我们的二套房贷款不是那么容易获批的。为什么?根据央行的规定,如果你还清了第一套房的贷款,就可以申请以七折利率的形式贷到第二套房的贷款。那么在一些地方,当老百姓还完第一套房贷后,银行可能不会再给你贷款买第二套房。为什么?银行要确保自己的资本金用在回报更高、周期更短的地方,比如把钱贷给企业。所以,在央行新政出台后,我建议各位审慎借贷买第二套房,因为你很有可能碰到银行拿了你还完的钱用于其他渠道,而不会把钱再借贷给你的情况。至于地方财政会不会因为楼市持续低迷而难以为继,一些银行根本不会考虑这些。
最后,我给各位再梳理一下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的前因后果。首先,2008年11月颁布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埋下了一系列危机,使得参与其中的地方政府爆发了债务危机;其次,国企由于配合“四万亿投资计划”成为投资主体,且疯狂扩张,最终爆发了效率危机;第三,民营企业受到“国进民退”、资金链断裂两大危机影响。这些危机主体也都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银行又被拉下了水。所以我们看到,2012年6月,16只银行股中有10只股价跌破每股净值;2013年6月,商业银行爆发第一次“钱荒”,12月爆发第二次“钱荒”;2013年年底,银行资金出现不足,股份制银行资金成本高达5%。这些都是银行危机的警告。
银行怎么处理危机?停止办理房贷,从而催生了2014年开始的地产疲软风暴。到了2014年5月份,银行停止办理中小型开发商的贷款,给疲软的楼市雪上加霜。2014年5月24日,央行表态不救市,但是地方政府因为财政非常困难扛不住了,于是乎47个限购城市中有42个城市取消了限购。但2014年1—8月份,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还是萎靡不振,大部分城市都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到了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仅增长6.1%,其中税收增长率只有1.9%,创下新低。这个时候中央政府坐不住了,于是乎央行在2014年9月30日宣布了更加利好于楼市的货币
政策。这就是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系列的
问题之所在,坦白讲,我在2008年、2009年就在不同场合做过预测,但遗憾的是,我的担忧都成了现实。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告诉各位,买住宅的时候千万注意,从今以后不要再关心房价是涨是跌,而是要看房子的性价比,性价比高的涨、性价比低的跌,这才是正常。未来房价可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区、同一个街道也应该是有涨有跌,这才对。因此,我建议各位在买住宅时要尽量满足四个条件:第一,住宅是否具有本地的特色;第二,是否是学区房;第三,是否是地铁房,
交通便利;第四,是否是刚需房。具备条件越多,这个房子就越抗压。所以我建议各位,以后选择房地产要像选股票、选产品一样,要做够大量的调研,长期思考,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因为房价有可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
本文摘选:《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