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碳关税问题过度担忧了吗?

2015-6-22 18:52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谢来辉 陈迎

碳关税是发达国家对内安抚和对外施压的工具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政策动因究竟是什么?这就必须涉及发达国家气候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可能引发一定的竞争力担忧,在一些正在积极考虑制定气候政策的发达国家,这是重要的国内政治问题。正如吉登斯在《气候变化的政治》中所说,“那些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走在前面的国家,例如必须要这样做的发达国家,还可能面临竞争力的问题。它们的产业会因必须与其他地方制造的更便宜的商品竞争而受阻,因为其他地方没有环境税和管制约束。这个问题到底会有多严重呢?当然了,许多商业企业及其雇主集团已将此作为一旦气候变化动议受到关注就拖政府后腿的理由。”发达国家一些能源密集型行业可能希望通过夸大竞争力问题,以争取获得豁免排放限制或者政府补贴的利益。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和世界资源研究所2008年的联合研究报告强调,“碳关税”是牺牲其他行业和消费者利益而保护部分行业的做法。事实上,美国五大能源密集型行业占其制造行业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但其经济产出之和仅占全国经济产出的3%,而就业人数则不到全国就业总人数的2%;即使仅在美国单边对CO2征收每吨10美元的碳税,也不过只会使上述行业的产出下降0.5%~6%

征收碳关税显然是安抚有关利益集团的一剂良药。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碳关税”条款是在众议院正式投票前夜的最后一刻,为了确保该法案能够顺利通过,而在该法案中临时决定加入的。一些对政策方向摇摆不定的州议员最后因此就转向支持法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欧盟在是否征收碳关税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内部分歧。比如在欧盟,虽然以法国为首的少数国家一直在推动碳关税议题,但许多其他成员国都还一直表示强烈反对。吉登斯也提出需要“反对试图妨碍气候变化动议的商业利益”,并对民主国家坚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政策前景表示担忧。在2009年6月28日,奥巴马总统在对众议院法案获得通过的消息进行评论时,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他说:“在当前整个世界经济仍深陷衰退之中而我们已经看到全球贸易大幅衰减之时,我想我们对于发出任何保护主义的信号都应该非常谨慎地考虑。”“我想存在其他方式,最好有一个国际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还存在其他解决竞争力问题的政策,但是碳关税被认为是成本最低的政策选择。为了减少对竞争力问题的担忧,还有不少可供替代的政策选择:1、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免费发放配额;2、出口补贴;3、部门方案;4、全球协同减排政策等。当前欧盟排放贸易体系一直还是使用了免费发放配额等各种方法,来降低可能的竞争力影响。但是,为提高其气候政策的效率,欧盟希望能实现从初始配额免费发放向拍卖的转变。很重要的一点是,碳关税可以帮助实现这一过程。特别是许多人认为,碳关税是政治上最有利、经济上成本最低的选择。

碳关税不仅可以满足其国内特殊利益集团的需要,缓解财政压力,也是国际谈判中增加对外施压筹码的重要工具。比如,欧盟内部一直积极为推动碳关税做各种技术准备,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根据2009年3月通过的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相关条款,对遭受严重碳泄漏风险的行业进行评估。欧盟可能根据评估结果,分配给这些行业更多的免费配额以保护其竞争力,也可以此作为采取类似碳关税措施的依据。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欧盟峰会通过的气候变化立场文件中明确指出,“为了维护欧盟政策的环境整体性,根据国际谈判的结果及其导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程度,有可能要考虑与国际贸易规则相一致的适当措施。当然一个雄心勃勃的国际协议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欧盟公布了面临碳泄漏风险的行业清单,其中的覆盖面明显扩大,特别是涵盖了纺织、服装等明显不大可能遭受碳泄漏风险的下游行业。可以认为,欧盟在哥本哈根会议感受失落,推动“碳关税”进入实施阶段的呼声似乎顺理成章,也比较容易获得欧盟内部政治上的广泛支持,甚至有学者主张通过采取碳关税作为欧盟找回气候变化领导权的最重要的措施。另外根据报道,法国正在积极游说美国相关的支持力量,希望在碳关税问题上结成联盟,共同推进其实施。

应该看到,碳关税这种通过贸易限制促使就范的“大棒”思路,也正是经济学家曼瑟·奥尔森所提出的通过提供选择性激励促进“集体行动的逻辑”。但关键的问题是,碳关税可能并非一种可置信的威胁,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显然,中国对碳关税问题的过度担忧,会更让人们感觉中国对这种政策存在极大忌惮之心,从而鼓舞碳关税支持者的推动力度,进而可能改变政策决策者们的力量对比均衡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