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作小组(以下简称协作小组)办公室在
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工作小组将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等,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区域性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机构。
京津冀协同治污 迈出实质性步伐
按照协作小组下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协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北京市机 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将作为北京本地的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津冀晋蒙鲁豫分别设立本地区办公室,并分别成立新车排放管理及抽查、在用车排放管理及处罚、老旧 车淘汰及在用车数据交换3个业务组。
早在今年3月,京津冀晋及周边地区机动车环保一体化监管方案就已获批准,今年由全国人大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加入了“区域执法”条款,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透露,《京津冀协同 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即将发布。这标志着协同发展由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全面实施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姚杰认为,环保和
交通作为《纲 要》的先行领域,尤为关键。为了更好地迎接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顺应全球的环保趋势,汽车企业需要行动起来,提升环保意识、做好部署规划、制定前瞻性 技术路线。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对新车和在用车的监管、油品标准的制定、老旧车淘汰的
政策,均走在全国最前 列。但外地进京车辆的排放超标
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据统计,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保有量为6000万辆左右,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大气污染 物中PM2.5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占这几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6%、32%和56%,而 PM2.5来源中,机动车占本地排放源的31.1%。另外,天津、石家庄PM2.5来源中,机动车也已分别占本地排放源的20%和15%。因此,机动车污 染治理已经成为区域内共同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同治理机动车排放问题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