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欧盟及全球碳
市场关键性的一年,对
航空服务业是否能顺利纳入
碳排放体系也一样。对航空业征收碳排放税的话题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自欧盟2008年通过立法把航空业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并计划在2012年对其征收排放税后,国际争议就接连不断。欧盟这一单方面的决定招致了包括中国、美国、印度等排放大国的强烈反对,以至于时隔若干年后各国间还没有达成一致,欧盟不得不在此期间两次“停摆”其征税方案,在谈判桌上与反对国打起了拉锯战。
然而谈判和扯皮不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因为欧盟对此设置了一个最终时间点,即2016年。欧盟宣布,如果在2016年国际民航组织代表大会上未能针对航空业征收碳税的
问题制定出有效的全球管理机制,并在2020年得以实施,那么欧盟就会重新启动其原先的征税方案,并且不再提出新的建议。欧盟的这种强硬表态,冒着有可能的国际贸易争端,显示了其在推行航空
减排及环境
政策措施上的决心。
之所以会招来这么多的反对声音,是因为欧盟计划向欧洲境内的所有飞机征税,无论是欧洲航线还是国际航线,也无论航程多远,只要是飞抵或驶离欧洲的飞机,便从全程计算其碳排放量并征收相应的税额。显然作为非欧洲境内的航空公司,既不会从该政策上得到好处,也不能通过政策增加该国的税收,这一政策自然招致各国从政府到企业的一致反对。国际民航组织在整个事件当中担当了部分协调性的角色,提出力争在2016年促成一个基于全球市场机制的多边协议,以取代欧盟现有的航空税政策。为了能够在明年举行的国际代表大会上达成一致,国际民航组织在今年4月到5月陆续举行了一系列区域性会议做前期铺垫,以便得到更多成员国的共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美国、印度等航空排放大国的表态会对最终结果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