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基于碳效率指数的产品开发
近几年,成熟证券市场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基于上市公司碳效率水平的金融产品。早在2008年,标普公司(S&P)就推出了美国碳效率指数(S&P U.S. Carbon Efficient Index),主要测量大型美国公司在相对较低的
碳排放量方面的绩效,同时密切跟踪标普500指数的回报率。2009年12月10日,标普公司发布S&P/IFCI碳效率指数,主要测量新兴市场中可投资公司的表现。此外,S&P/TOPIX 150碳效率指数、富时CDP碳战略全股指数、富时CDP碳战略350指数以及欧洲低碳100指数(Low Carbon 100 Euro Index)等指数在国际资本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低碳投资的关注。
2、基于上市公司碳效率指数的产品方案
未来,基于碳效率指数,我们还可以设计、开发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例如,设计基于碳效率指数的ETF产品,通过复制指数来构建跟踪指数变化的投资组合;以碳效率指数作为基础资产,推出指数期货和期权产品,设计相应的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套利与风险对冲工具。
本报告对中国碳效率现状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碳效率的估算模型和指标,并且基于上证180指数编制了相应的碳效率指数。从碳信息披露来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有意识地将低碳环保融入到战略决策、日常运作和公司核心价值理念当中,并且一些公司也开始尝试披露环境保护以及碳排放的信息,这为进一步推动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碳效率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碳效率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显著的行业、地区和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金融、文化与信息技术类行业的碳效率水平较高,东部地区公司的碳效率水平要略低于中部和西部的公司,而国有企业比外企和民营企业的碳效率水平要高,单位产出的碳排放较少。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碳效率量化标准,加大培训,普及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理念。完善碳效率量化标准,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市场的碳排放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和数据统计口径。此外,监管机构需要加大相关培训,让更多公司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量化方法,并通过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南来进一步普及碳排放信息披露的概念。
2、推动监管机构尽快出台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规则。未来,监管层应尽快出台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从自愿性、鼓励性披露逐渐转为强制性披露,并对披露指标提出更清晰的要求。
3、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效率指数,引导社会责任投资。金融机构可以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效率指数,通过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给社会责任表现优异的公司,引导社会责任投资理念。
4、开发相关产品,引导全社会对碳效率的关注。基于碳效率指数的开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推出多样的金融产品,如ETF产品、碳效率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等,引导投资者关注碳效率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