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代神话中的气候变化

2015-7-10 03:15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古代有大量对当时天气情况的记载。比如在《雨雪分寸》,《晴雨录》以及古代的地方志中,都对当时的中国天气情况进行记录,有的甚至逐日记载。实际上,我国古代神话也运用夸张的手法,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气候变化呢。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黄帝时期,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在《山海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说的就是夸父在追逐太阳的过程中,感到口渴,黄河和渭水都不足以解渴,便继续向北寻找水源,却在半路上渴死了。

我们仔细地分析这个故事后,不难明白夸父因为烈日高温所炙烤,干渴没有足够的饮水,最终被渴死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当时黄河和渭水的干涸很可能是由于烈日高温蒸发所致,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处在一个相对高温干旱的时期。

“根据神话传说记载,应该理解为夸父从清早就开始进行求雨仪式。然而,直到日落西山,巫术始终不灵,未雨,被烈日曝晒一天的夸父终于支撑不下去,因极度缺水而死。因其求雨而死,故有应龙杀夸父之说。”(沈怀灵《从上古文化看“夸夫追日”神话的原始内涵》,云南师大学报,1998年3期)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淮南子》中有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在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尧派使后羿仰着头,射掉九个太阳。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皇帝.。这个故事其实也反映出远古时期曾出现高温、干旱的天气。

大禹治水

远古时期同样也出现过较长时间的洪水,《山海经》、《淮南子》,包括屈原的《天问》都能找到这样的记载。大禹治水便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

鲧和大禹父子先后治水,也反映出当时洪水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古本竹书纪年》记述禹在位45年,这表明4.0kaBP(距今4千年前)之后气候从冷期向暖期转变的过程能够在大禹在位期间完成。因此,可进一步推论在大禹在位期间,季风降雨恢复常态,洪涝灾害减少减轻。这样以来,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可能主要得益于气候迅速好转。”(王绍武《夏朝立国前后的气候突变与中华文明的诞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1期)

人类在原始时期对自己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因而会运用想象,用故事的形式来解释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就有了神话和传说。大家之前在阅读这些神话故事的时候,可能很少会和气候变化联系到一起。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神话传说有对于气候变化记载之外,在史书、地方志等史料中也有详尽的记录。有大量的史料表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非常的巨大。有兴趣的话,可研读《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满志敏著)、《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葛全胜著)、《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张德二著)等相关书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