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Ottmar Edenhofer称,全世界正在见证一场煤炭的复兴。当公众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一场燃煤电厂的“黑色革命”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初步成形。
本周在法国巴黎举办的气候变化会议之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中,Edenhofer解释说,为支持经济增长,贫穷国家仍然需要大规模最便宜的能源资源——无论其对气候和环境将产生何种影响。不幸的是,这种能源通常是煤炭。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亚洲以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而且不太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减少。为达到紧迫的
减排目标并抑制全球变暖,国际能源署推荐大规模使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
碳捕集与封存是所谓的负排放技术,旨在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碳捕集与封存包含三个主要阶段:碳排放的捕集、二氧化碳
运输以及在二氧化碳不会产生危害的地点进行地下碳封存,”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经济学家Nebojsa Nakicenovic解释道。
碳捕集与封存是会议上的核心主题之一,也许是因为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的关于气候变化议程设置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这项技术。许多人认为它在全球减排行动中是一项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但对于碳捕集与封存的推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提出重要警告。
首先,这项技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确定是否可以扩大到能极大地降低排放所需的水平。基本上,必须要在每个化石燃料电厂旁边或内部建设一个大型碳捕集与封存装置,或通过管道将气体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下一步还需要封存这些二氧化碳。
碳捕集技术的成本也非常昂贵。
“鉴于碳捕集与封存仍处于开发阶段,我们必须投入资金推动研究发展,公共资金还不够,”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作者兼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气候研究中心丁铎尔中心的主任Corinne Le Quere说道。
她解释说,只有强制国家及其行业为碳排放付费,研究和开发所需的资金才能实现,这也是许多观察家吹捧的能大力减少碳排放的唯一方法。
但
问题是,将世界的命运交到这些不确定的技术手中,会让发展中国家因对外国援助和进口技术的依赖性增加而变得更加弱势。国际能源署最好反思——投资推广负排放技术不完全是减排高招,因为这在发展中国家行不通。
(领先财纳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