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约谈、挂牌督办 排污企业“有钱也不能任性”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即将面临主要污染物总量
减排核查核算的“大考”。
海南省将如何打好这场减排攻坚战?
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新组建并运转的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发挥了环境保护监管的“钢牙利齿”作用。
5月11日上午,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约谈会,对澄迈县、琼海市、临高县、三亚市、万宁市等5个市(县)政府,以及海南威立雅水务、中航特玻、金海浆纸等3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集中约谈。
5月27日上午,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全省打击典型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媒体通气会。对白沙、昌江、临高、定安4个县的5宗典型排放水污染物违法企业进行挂牌督办。
海南省认识到,除了提高违法成本外,还应该加强信息公开以及曝光力度。所以,无论是约谈还是挂牌督办,海南省均邀请新闻媒体参会报道。
海南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毛东利在打击典型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会议上表示,希望媒体能跟踪报道和监督,形成凝聚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并提出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政府、企业、媒体和社会公众维护水环境的共同责任与合力。
对于如何采取刚性措施进行后续监督,毛东利指出,对挂牌督办、违法违规的典型企业,将重点督办实施行政处罚、按日连续计罚、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查封、扣押、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等措施,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并通过媒体或网站向社会公开违法案件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这些硬措施均是让企业直面环保压力、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的有力方式。这也意味着,对于排污企业来说,履行环境责任“有钱也不能任性”。
记者在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监察总队获悉,为加强环境执法监察工作,目前海南省已经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检查活动。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立案查处60宗建设项目环境违法案件,责令13家单位停止建设,责令37家单位停止生产。此外,在打击典型水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查处各类排放水污染物违法企业136家。目前,已对76家违法企业下达处罚决定书,处罚金额共计304.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