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遥不可及的美丽童话
系外行星本身不发光,在遥远的、很亮的恒星附近很难直接观测到,大多通过行星运行时对恒星的扰动来判断。迄今还没有办法明确判断系外行星是否有岩石质的表面,是否有液态水,是否有磁场,大气层中是否含有氧气,更难以确认系外行星是否真正与地球环境相似。
如果人类足够幸运,真的发现了一颗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那我们是否有能力到达这颗系外行星呢?开普勒望远镜最近发现了8颗系外行星,其中有3颗处于宜居带,温度范围允许液态水的存在。其中比地球大12%的开普勒438B也一度被认为最类似地球,距离地球475光年,公转周期为35.2天,取代此前发现的开普勒186F,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近地球环境的系外行星。另一颗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42B,距离地球1100光年,公转周期为112天。以“新视野”号在借助木星引力加速后的峰值速度7万~7.5万千米/小时(相当于19~20km/s,大于第三宇宙速度)估算,飞到开普勒438B需要684万年,飞到开普勒442B需要1584万年。所以在星际飞行理论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如果依靠传统火箭,不借助时空穿越,人类基本上不可能抵达这些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