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施低碳战略,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
国有企业实施低碳战略,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世界范围看,低碳经济是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政府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政策支持,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了融资支持。国有企业在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
节能减排,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投资节能新技术或新能源技术,虽然在投资初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研发成功后,企业就将成为低碳领域的领军者,能够依此而开辟经济新领域,形成新的低碳产业和
市场,这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为推动国有企业加快低碳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树立企业公民理念,强化低碳意识。企业公民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微观企业领域的直接体现,要求企业考虑到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做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国有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可持续发展机构,加强对企业决策层的企业公民理念及低碳意识的培养,将环境保护的理念直接植入企业决策当中,使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就能够淘汰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项目,而投资于更多的清洁项目;加强对企业员工低碳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在日常生产、工作当中自觉节约使用能源的意识;开展企业公民实践及低碳经济宣传活动,使企业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国有企业将企业公民理念纳入企业文化,并作为核心思想理念来培育,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服务企业经营发展,争做优秀企业公民。
二是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发挥主体功能。技术进步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短缺的根本出路。高耗能行业(如,
钢铁、
化工、
建材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应该依托现有的技术水平,加大技术改进的投入力度,淘汰落后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单位产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企业要发展能源科技,创新现有能源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能源生产率和利用率;加强对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减量化技术、资源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开拓低碳能源新局面;强化对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逐渐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
石化能源的使用比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数量。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大宗个人消费品的投入在其生命周期内具有资金和技术的“锁定效应”,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相当长时间内是稳定不变的,因此,在基础建设中使用世界先进技术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尤为重要。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清洁发展机制(
CDM)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促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提高工业能效项目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机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直接引入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提升基础建设的技术水平,实现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