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如何规划低碳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

2014-5-7 15:17 来源: 搜狐财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赵俊贵:尊敬的陈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高兴由主办单位邀请来参加今天以“低碳•竞争力”的国际石油石化研讨会。主办方给我的题目是“石油石化企业低碳发展战略与政策保障”,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想借此机会,就低碳经济的发展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第一、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理念和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自从去年11月25号,中国政府正式向国际社会宣布碳排放目标,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究竟怎么理解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和石油石化行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概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碳减排,低碳经济应该是石化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一种模式,应该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涵之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个大家都知道。关于人类和再生发展,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早就指出过“不作为盲目的力量统治自己,消耗最小的力量,最适合他们本质的环境下,进行物质交换。”
  这是在当年的初级阶段,马克思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工业社会、人和自然界物质交换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我们简单应对国际谈判的压力,它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是当如今全局气候的变化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时候,马克思这种思想才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个人理解低碳经济的第一个含义。
  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节能减排战略的概括和发展,它不是独立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战略之外的。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力的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就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从现在开始,石油石化企业一直在积极减排,我们为减碳一直在做不屑的努力。
  三,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石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的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总和不断上升,09年全行业总产值达到6.63万亿,仅次于美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工业化的一个成果,但也必须看到,石油石化的发展长期以来追求靠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来说,这种过渡依赖能源的消耗模式已无法支撑石油石化的发展,必须进入以低碳、绿色、减排和产业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
  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阶段,石油化工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化的增长时期,全行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都在8%以上。在这种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给我们的发展增加了难度。但同时也看到,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来说,也形成一种机制,谁先认识到这一点,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尽先机。这种崭新的发展理念对传统的发展理念形成有力的冲击。发展低碳经济对整个石化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观念我想都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这是我个人理解低碳经济,应该从转变经济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上认识低碳经济对于我们这个行业的意义。
  第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我们石油石化行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煤炭、石油、天然气既是我们行业所需要的能源,又是生产必不可少的能量。目前能源对外的依存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原油进口已经超过50%,氯化钾超过50%,原油加工、烧碱是我们重点的行业,其能耗与国外能耗相比,平均是5-20%左右。国内资源能源的现状已经无法承载,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持续扩张,所以我们应该综合利用效能,推进产业升级。
  二,我们的能量也无法支撑。在环境保护方面,08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排放工业污水43.8万吨,废气4.07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工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排放总量的20%、10%和9.6%,分别位居第4位、第6位。企业排放不达标,对部分地区的水质造成污染,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已成为我们这个行业面临的话题。
  三,粗放格式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国际经济压力加大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整个行业的注意。我们处在我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全球化的进程。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同样有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压力。09年,部分石化产品受到外来产品严重的冲击,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估计有900-1000万吨的乙烯产能将陆续投产。中国作为当前化工产品增长最快的国家,势必成为这些国家的首选地。未来石化产业面临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还有一个现象,目前世界上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去年是创记录的,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频率前所未有,涉及的内容前所未有,涉及案件的宽度也前所未有,而且正在逐步可能成为一种常态的现象。
  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成本的竞争,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树立国际意识,降低能耗,降低原材料的消耗,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样我们才能以更有利的姿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四,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我们和谐世界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各方面、各阶层对卫生健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发展的结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一个世纪以来,一方面石油化工产业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这种排放和污染,从我们企业自身做起,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