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国如何适应全球化新阶段

2015-7-31 00:17 来源: 环球时报

王辉耀:智库走出去是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国家,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发展迅速,而且已经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也正加快步伐,包括最近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新构想的提出以及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等都是中国积极投身全球化的例证。

中国真正的崛起是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的,中国入世的15年中,无论是中国的GDP还是全球的贸易额都有了大幅的增长,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应该有更多的积极性来维护全球治理机制,支持全球化。过去中国可能错失了一些机会,但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深入全球化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包括联合国系统的建设,发挥新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也是加强全球化机制的具体体现。

一带一路可以成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一个新的WTO多边机制安排或类似TPP的安排。在加强各国资金、基础设施,产能、人才和移民等方面合作的意义重大。如果从新中国成立来算的话,30年为一个阶段。建国前30年是一个和前苏联合作的阶段;后30年是一个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向海洋开放,诞生了沿海的经济特区,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有一种国际视野、国际担当是一带一路所体现出来的。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相通之处,马歇尔计划对美国二战以后扶植欧洲、日本,战后70年稳定世界地位、成为世界领导曾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担当。而一带一路所提出的是一种很具体的政策和愿景,为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为中国下一个30年、50年的发展支撑,对未来的经济走向都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在全球化进程中,智库可发挥的作用很大。政府间的领导人无法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研究,政府与政府之间了解程度不深,所以民间二轨的建设交流非常重要。智库可以探讨各种机制、方案,利益的平衡,如果两国或多国的智库达成共识,并提出很好的建议,政府间的合作方向就更明确了。

我们不仅要提倡中国企业走出去,还要提倡中国智库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是硬实力的提升,而中国智库走出去是软实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一要促进人才的国际化;二要与国际智库进行合作,沟通交流、合作研究课题、互派访问学者等。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转变,这一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正是智库的重要研究方向。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