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PPP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

2015-7-31 00:47 来源: 腾讯财经智库

PPP模式:政府需进行制度建设

PP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让PPP更好支撑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政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上做文章。

第一,加快顶层设计,约束地方政府权限。正如前文所言,地方政府有过度微观干预PPP项目的倾向,因此需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将政府的权力限制在“牢笼”里。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约定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列负面清单等,当社会资本方做出有违其权利或义务的事项、违反负面清单中的规定时,地方政府才有权按照法律法规对其惩罚,否则社会资本方有权拒绝政府的干预。

第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政府违约成本。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合作双方实际上能处于同等地位,社会资本方有平等的协商与议价能力,当地方政府违约时,社会资本有权也有渠道申诉。

同时,还需制定法律法规,对原先签订的PPP项目进行保护,避免因法律法规的变动使社会资本方造成损失。

第三,加快相关培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各地推出的PPP项目,投资规模从几十万到上百亿,区间跨度很大。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自然由大型央企与上市民企专属,而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中小企业有时不熟悉PPP模式或缺乏相关技术。

各地财政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可组织专家对有意向参与的企业进行培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消除中小企业有意向却未能参与的局面。

第四,多项措施共举,确保项目收益可观。社会资本以股权形式参与PPP项目,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一定利润,可在成本与收益端做出相应政策调整确保社会资本方能获得一定可观的利润。可通过信贷优惠、设立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地方政府也应对其推出的项目有所甄别,保证项目具有一定的收益性,纯公益性项目不适合做PPP。对于项目收益不足以覆盖回报的,地方政府可将项目补贴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确保社会资本方能获得确定的收益,避免其对项目收益不确定的担忧而望而却步。

第五,政府引导整合,搭建项目推介平台。为确保项目能够成功实施,PPP项目对参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专业资质、相关经验都有一定要求。若PPP宣传力度不够,可能造成某地方政府推出PPP项目但当地缺乏符合条件参与的企业,而有实力且有意愿参与该项目的企业缺少相关了解渠道。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