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照亮“绿色北京”
在天津蓟县,山上骆驼安村的垃圾分类吸引了探寻团的注意。“让我最受感动的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仍在对垃圾分类身体力行,在自家门口摆放三个垃圾桶,践行并指导着周围邻居进行垃圾分类,可见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讲师团指导教师林龙圳感慨。
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这样三个垃圾桶,连80多岁的老大爷都能向我们讲述垃圾分类知识,看来“生活生态”思想建设真不是盖的!
“实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微观层面的经验推广。最重要的是,广泛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需要环保企业、NGO和社团环保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绿色行政与生态环境
政策研究所所长林震指出。
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
骆驼安村已经建成污水处理管道,并将打造周边村镇联通的污水处理系统,但是由于污水量达不到开机标准,此项目暂时搁浅,将来污水处理后剩余的中水将用于景观改造。
今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发布。《规划》明确提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防治农田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到2030年养殖废弃物实现基本综合利用……为发展生态农业的指明了重要抓手,生态农业建设的路线图倍显清晰。
“发展、生态农业,还应有协同发展作为支撑,不只是广大环保企业、环保志愿者,新闻媒体也要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肩负责任,挖掘亮点,传播经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升级。”林震说。
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我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上下功夫,以高品质、产业化为目标导向,发展安全高效生态的有机循环农业,不断提升农业的科技、生态、文化附加值,用“生态农业”建设之灯照亮“绿色北京”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