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
电力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但电力的生产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尤其是CO2的排放。人们看到了电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清洁和高效,却忽略了其在发电一侧所带来的各种环境
问题。中国的电力主要来源于火电,而煤炭又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发电企业来说,发电效益最大化和
节能减排的相互制约是电力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事实上,CO2减排目标的约束并不意味着能耗大、排放量大的企业将陷入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发电侧的电源结构进行优化,如增加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燃煤机组燃料消耗,从而既减少发电能源消耗,又降低
碳排放量。
此外,传统电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迫切需要新的电网发展模式。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大,输电电网电压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面临着挑战,而集中发电的容量饱和难于适应集中用电区对电能需求的增长也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发展。
基于发电以及电网行业的发展需求,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应运而生。分布式能源是指靠近用户侧分散的一切可利用能源,既包括化石燃料能源,又涵盖了可再生能源,诸如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中,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建在用户需求侧,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即为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较小的输出功率。光伏发电的模块化特点,决定了光伏电站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项目经济性却不受影响。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千瓦乃至几百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都控制在在数千千瓦以内,但投资收益率并不会低于集中式项目。
2、较轻的环境污染。除了需要考虑分布式光伏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噪音,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可部分缓解供电紧张。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用电需求最高的白天出力最高,但是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较小,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供电紧张状况。
4、可实现发电用电并存。集中式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基于上述优点,近年来政府已连续出台多项利好
政策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发展。然而,得到的
市场反应却并不乐观,大多数企业与个人仍处于观望的态度。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
据悉,一个中等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初装费用在5~8万元之间,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项数目不小的投资,保守估计此投资回收期将长达10年,如此长的投资回收期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这也引起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不均衡,据悉目前发展较快的省份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
浙江、广东、
山东等,而中、西部地区却发展缓慢。
电网企业缺乏积极性
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居民是同电网企业在打交道,是电网企业代居民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开展并网服务,同时将相关的财政补贴和卖电收入发放到居民手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电网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目前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否得到快速发展。但电网企业在现有政策制度下,却无法得到任何直接好处,甚至还要付出额外成本。这也降低了这类企业的积极性,甚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借口推诿或拖延,从而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难度。
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协调问题
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因此受天气、季节等影响,不完全具备规律性。如果这部分发电量接入公共电网,将会对电网规划产生影响。因为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能否准确地预测负荷是电网规划的前提条件。此外,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面积推广,对城市住宅小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建筑设计进而对城市规划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政策衔接落实问题
分布式光伏发电事关众多主体,涉及各相关部门办理的相关项目备案管理、并网接入、电量计量、电费结算、补贴拨付、税务处理等具体工作,当前在不少地方尚没有明确具体的办法。
因此,正如所有新能源产业一样,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已有政策的执行力度,一方面增加融资渠道,降低投资成本,另一方面落实各方责任,做好产业引导。同时还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