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8 22:40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博
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成为人类社会和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2010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的8个约束性指标中有3个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相关;2011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要求,一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化,开展低碳发展的试验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二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基础统计制度,制定核算指南;三要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节能行动;四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经济适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还进行分解,明确了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据中国碳交易网了解到,从党中央、国务院上述一系列重大决策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现有条件下缓解排放和环保压力,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正处在人均GDP在2000~4000美元的工业化进程中期,且正处在爬坡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量都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近几年,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碳排放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2、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能源消耗等方面存在层次低、方式落后、工艺水平不高、能耗大等问题,如果不改变资源密集、污染严重、排放量大的粗放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3、由于气候变暖,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整体修复功能弱化,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状况逐步加剧,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尽快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向“低碳”发展,就是从根本上扼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增强自然环境的修复能力。
4、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改善的有力保障。综合来看,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也应该从观念、政策、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