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8 01:26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科学的核算方法是开展碳排放分配和交易的基础。上海在国内率先制定出台了碳排放核算指南及各试点行业核算方法,确定了本市碳排放统一的“度量衡”。同时,在分配方法方面,采用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并结合上海实际进行了深化和完善。上海对工业(电力除外)以及商场、宾馆等建筑采取“历史排放法”,即基于企业历史排放水平,结合先期减排贡献确定其碳排放配额;对电力、港口、机场、航空等采用“基准线法”,即基于其排放效率和实际业务量确定企业年度碳排放配额。
企业的碳配额不够,会不会随意调整而不去市场购买?“上海对试点企业的配额管理比较明确,一般情况下年度配额基本没有随意调整的余地。”林健表示,配额不应成为“松紧带”,应避免出现可随意调整的空间。
上海以市政府令的形式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在全国是一个新的探索。条例中有一条规定:“罚则明确”。按规定,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如果虚报、瞒报或者拒绝履行报告义务的,将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理抗拒、阻碍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工作的,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规定履行配额清缴义务的,由相关部门责令履行配额清缴义务,并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除此之外,违法行为还可记入相关单位的信用信息记录,向社会公布,并可取消相关单位享受专项资金支持等资格,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或者节能评估报告书可不予受理。
用碳基来计算能源的使用,促进企业进行“最优化”选择
将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企业,促进企业选择低成本减排路径,这是碳交易的根本目的。
“能源,‘算着用’总比‘不算着用’好得多。碳交易,就是用碳基来计算能源的使用。”林健说。
实施碳交易,有的企业肯定会觉得“卡脖子”,但肯定也会有企业觉得是“松脖子”。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同一行业的企业之间将会实现利益结构的优化,高出行业排放水平的企业将把利益让渡给排放水平低的企业,这将是行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不同行业之间也能通过利益调整进行结构优化,这样将提升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一些先进企业,前期实施了大量的技改,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进行最优化选择:是继续投资技改,还是从市场购买碳排放权?从新开辟的选择空间中,企业就可实现“减排成本的最低组合”。
专家认为,全国7省市碳交易的启动,只是起步,仍需不断深入,对交易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作出调整。这将有利于推动全国“碳服务”关联产业和碳市场发展,并为全国开展碳排放交易先行先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