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仍具备保持7%左右中高速的条件
我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巨大余地和巨大韧性,目前,我国经济仍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强,产业体系完整,国民储蓄率即便逐年小幅回落,但仍显著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水平,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具有资金、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将极大调动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近年来,我国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放开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通过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就会使得城市和沿海地区有可能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农村和内地获得新的优势,进而使得一些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这种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推进效应在大国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
国内
市场规模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收入增速明显提高。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加快破除户籍、土地、教育等方面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也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
政策仍有运用空间。我国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在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运用上,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我国宏观政策仍具备较大空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这些条件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到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滞后影响,今年以来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举措在下半年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我国消费需求会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此外,下半年尽管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经济仍然低迷,但美、日、欧经济出现向好势头,世界经济总体有所改善,我国下半年出口会好于上半年。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左右,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