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第五次报告阐明了哪些科学问题?
( 2014-05-09 09:38:00 )
[ 郑国光 ]
IPCC第五次报告阐明了哪些科学
问题?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的专家们给我列了一下,一共阐明了七大问题。第一,更多的观测和证据证实全球气候变暖。第二,确认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气候变化影响归因,气候变化已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第四,未来气候变暖将持续。第五,未来气候变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并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第六,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如积极行动,仍有可能实现2℃升温目标。第七,要实现在本世纪末2℃升温的目标,需要能源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系统的、跨部门的
减排战略下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也就是说,现在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能源供应部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所以这里面我们归纳了七个方面的主要科学问题。我再重复一下,去年9月份发布了《气候变化科学》第一工作组报告,评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观测事实,人为和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个就是IPCC第一工作组给出了一张图,它以更多的观测和研究证明,全球气候在变暖,可以看到陆地的气温在上升,海洋的表面温度也在上升,海平面也在上升,夏季海冰的面积在下降。所以在近13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平均上升了0.85℃,而且1983年到2012年30年时间,可能是北半球过去1400多年中最暖的30年,给出了这么一个结论。而且也有很多的观测事实,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在增加。这是过去800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分布,可以看到,自从工业化革命以来,二氧化碳、甲烷的浓度都在上升,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工业化革命前1750年增加了41%,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这是从影响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浓度,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同时也看到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也导致了人为辐射强迫值的增加。我们衡量一个地方的气候,很多是靠辐射强迫值来衡量对气候的影响,而且相比1950年,二氧化碳导致的人为的强迫值还在0.57单位里,2011年就增加了2.29瓦每平方米,所以越来越多证据表面,人为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程度是越来越大。
另外进一步确认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1951年到201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一半以上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其他人为强迫造成的。这个结论可信度是95%,我在这里澄清一下,媒体经常会报道,说全球变暖95%以上是人类造成的,这个我解释一下,IPCC的结论是说,现在的全球变暖是一半以上是由人类造成的,这样结论的可信度是95%,而不是95%以上的变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为现在的全球气候的变暖,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这里面一半以上是人为造成的,可信度是95%以上,是这么一个结论。
在第三次评估报告这样的结论可信度是66%以上,第四次评估报告里面这样的结论的可信度是90%以上,所以这次说95%这样的可信度,来自更多的观测和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是明显的,所以结论从90%以上上升到95%以上。 ( 2014-05-09 09:42:00 )
[ 郑国光 ]
另外,第一工作组报告还讲,未来温室气体增加还会使全球持续变暖,持续变暖就取决于人类活动。如果人类能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增温的速率要平缓一些,如果人们无约束的排放,按照目前或者比目前还要放肆排放温室气体,它的升温速率肯定要更高。所以IPCC的科学家团队,把各方面研究成果汇总起来认为,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和过去20年相比可能上升0.3℃到4.8℃,就是采取严格措施可以增温少一点,不采取措施就高一点,就是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取决于人类自己的行动,就是给这个结论。
第二工作组一会儿林而达先生要介绍,主要就是以气候风险为切入点,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问题。时间关系我不重复了。
第三工作组一会儿周大地先生会介绍。这个工作组报告主要评估了减缓气候变化的理论基础、概念框架、目标路径和
政策措施,特别是关心温升2℃目标下,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以及在这个目标之下,能源、
交通、建筑、城市建设各个行业要采取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和技术的选择,以更有效地减缓气候变化。
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结论,周大地先生会做一些介绍。我想主要是有这么一些结论,过去40年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约占1750年以来总排放量的一半,增长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2度以下,要求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现在是多少呢,2012年是393,年增长速度最近十年平均2.2%,按照这个速度不到30年就要达到450ppm,所以要控制2度的温升任务是相当艰巨。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要限制在2010年的排放水平,即5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2050年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0%到70%,2100年要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可想而知,这给国际社会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就是人类必须减缓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方能够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 2014-05-09 09:45:00 )
[ 郑国光 ]
第五次评估报告还存在没有明确回答的问题,比如说气候变化关键过程的科学不确定性问题,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子的作用等。第一,1998年以来全球变暖停滞未能模拟出。就是说全球温升最高的是1998年,1998年以后再没有超过1998年全球的平均气温,现在的模式里很难说清楚,这个自然的影响有多大,还需要研究。第二,气候变化关键物理过程的认知水平,云和气溶胶作用是最大不确定性来源。第三,地球系统碳单循环以及海洋和陆地的作用。第四,气候系统模式的不完备。一共有40多个模式,这些模式的结果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说明气候系统模式还要进一步的改进、完善,使其能更好地模拟影响地球气候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一些影响因素。
第二工作组报告没有回答的问题,就是气候变化的危险水平的科学不确定性。比如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关键风险辨识不确定性。比如对农业的影响,比如说对健康的影响,它的机理是什么,这里面还有覆盖面更广的研究,还阐述气候变暖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另外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既要取决于自然的变化,更多的还要取决于人类活动,人口的增长,新能源的利用,减少多少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对未来的气候变化的预估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未来排放情景设定过程的不确定性,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情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行动,这些行动是不好预估的。特别是有一些国家,今天这个党执政,今天执行这个政策,明天实行那个政策,这个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科学的预估,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还有气候变化影响风险的定量表述归因方面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还有地球工程应对措施的正负效应等等,很多都是需要在实践当中回答这些问题。所以为什么IPCC隔几年就要搞一次科学评估报告,就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汇总起来,告诉给国际社会,这就是为什么IPCC连续做了五次评估报告,后面还有启动第六次评估,就是让社会来了解最新的气候变化的研究。 ( 2014-05-09 09:5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