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直播实录全文: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三工作组报告宣讲会

2014-5-9 23:11 来源: 人民网

气候变化涉及地球各圈层和人类系统各个层面


气候变化涉及地球各圈层和人类系统各个层面,由于气候变化研究的复杂性和人类知识水平的限制,许多相关问题有待于拓展和深入的研究。IPCC的主席帕乔里(Pachauri)说第二工作组的报告是我们朝着如何减轻气候变化和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提出了气候的挑战,而且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选择。在IPCC第二工作组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各国代表进行了专门会议讨论IPCC的未来,我想我们都期待IPCC的未来,期待着我们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为IPCC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 2014-05-09 10:25:00 )

[ 主持人 ]

沈晓农:请问大家有没有问题?

提问(秦大河):在新闻播报里说了第二工作组报告的两点,一个是导致GDP减少0.2%到2%这个是怎么来的?还有引人注目在就是气候变化将引发战争,这方面您怎么看?

林而达:第一关于经济学的问题,是在其中一章,因为经济学的估计,特别是对全球的估计,引用了国际组织一些初步的研究,对生产总值大概是0.2%到2%,这只是一个特点,有好的也有差的方面。第二个关于冲突,这专门有一章,第12章,从资源、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冲突都讲了,但是最后决策者摘要中接受的观点,还是冲突很大的影响了各地的适应能力,因为破坏了基础设施,这一点目前还没有被接受,反过来就是气候变化如何引起了冲突,还没有这样的结论。我的看法是,这些研究还非常不足,如果要关心它,我想我们国内至少应该有组织的机构关心这个过程,关心国际的进展,这是一个比较弱的领域。

提问:您好,我来自瑞士驻华使馆,我想问一下林先生,也是经济成本这方面,瑞士下一步想和中国政府合作适应领域的工作,我想问一下IPCC报告第二工作组,据您的评估,目前国内关于适应这方面研究论文的情况,有没有引用?刚才林先生说了,目前0.2%到2%GDP的可信度还有待考虑,您觉得这个问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林而达:主要还是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法,现在中国学者是在从自下而上的研究,比如一个省的尺度或者一个国家的尺度,或者全球的尺度,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全球尺度从方法上还有问题。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还是要坚持从下而上的方法,把基础的方法,每一个适应的成本和效益核算好,这样的文章已经发表了很多,我想在数据库中不难查到。 ( 2014-05-09 10:34:00 )

[ 主持人 ]

沈晓农:谢谢林先生。下面我们请周大地先生为我们做第三工作组报告主要结论的介绍。周先生担任国家发改委的能源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统分析研究。在我国能源进口政策、能源价格改革、能源结构优质化、能源效率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可持续能源发展、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有很高的声誉,他现在是能源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也是第一届、第二届国家气候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刚才讲的五次工作组报告主要作者他参加了四次,而且他是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章的协调作者(CLA)。有请周先生。

( 2014-05-09 10:39:00 )

[ 周大地 ]

各位领导、来宾,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我们有十几位的科学家在第三工作组,包括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被选为我们主要作者的代表,而且还有周济教授和姜彤教授,中国在CLA数量上算不少的。

时间关系,我只能把第三工作组报告主要涵盖在SPM里的内容做一个简要介绍。因为经过五年的工作,形成了一部有2000页的主报告,决策者摘要也有33页,所以这么短时间想把2000页东西介绍出来,我觉得这个任务是非常困难的。

总的来看,从IPCC自己的总结来讲,它认为第五次评估报告在以下六个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第一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相关的伦理问题有一些新的推动。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减缓情景,这个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里,这几年在构筑各种减缓情景方面还是做了大量的探索。基于升温目标的减缓路径的跨部门综合分析和部门分析,充分讨论延迟减缓行动的风险,如果现在不及时减缓,所带来的风险,以及我们可能达不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也做了分析。同时对国际、区域、国家和地方减缓政策做了评估,也评估减缓投资和融资需求。

章节安排是这样的,一共16章,从理论方法、框架到具体的减缓路线、减缓政策和机制的评估,主要分了四个部分。以后大家可以看报告。 ( 2014-05-09 10:41:00 )

[ 周大地 ]

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论这方面,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第一认为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提供了气候政策评估的基础,强化了减缓行动的必要性。如果你真正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的发展,减缓行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气候变化影响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而且也会是很多,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受到重大的影响,所以你要真正搞可持续发展,要强调公平、减缓的必要性是很明显的。

第二个,报告认为各方只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不能取得有效的减缓,需要全球各层次的合作。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都强调自己的特点,不强调全球的共同效果是不行的。第二个,很多在减缓措施方面也是相互影响的,尽管各国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要进行全球性各个层次的合作。

第三是减缓和适应要考虑公平、正义和公正,公平可以推动更有效的合作。我们强调区别责任,可能从发达国家就强调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所以怎么公正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探索的重要的问题。

第四,气候政策的制定涉及价值判断和伦理问题。

第五,经济分析仍然广为应用。只从经济出发也不能对气候政策进行完全合适的评估。

同时,气候政策和其他社会目标是有很多的交叉,如果处理好,可以增加气候政策执行力度,当然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要互相冲突。

在多种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考虑气候政策,也要考虑小发生概率但后果巨大的问题。 ( 2014-05-09 10:49:00 )

[ 周大地 ]

个人和机构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认知会影响气候变化政策选择,人们常用简化了的决策方法,但是气候变化这个问题这么复杂,所以对现状、近期的风险比较重视,需要采用正规的决策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决策过程、观念、价值和财富等因素,而不能过于简化,这样可能形成很多决策上的失误。具体的内容,第一是对我们现在的排放趋势做了很多分析,基本结论是什么呢,1970年到2010年这40年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持续上升,最近10年排放速度和总量上升最快,2010年排放量为4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1750年以来大约一半的累积温室气体都是最近40年排放的,就是最近40年排放的是过去将近200多年排放总和一半还多。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是最多,当然这里还有从土壤和农业组合动力产生的非工业和能源的二氧化碳,甲烷也是一个最主要的排放,其他的虽然说的厉害,但是折合的比例还是有限的,所以工业和能源现在看在排放的增量上起着主要的作用。

化石燃烧过程和生产过程,像烧水泥就要排放二氧化碳,其中要烧煤,石灰石变成氧化钙也要产生二氧化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排放量的增加,报告采用了一个概念分解这个因素,包括人均GDP的增加,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的碳强度,这几个方面分解,但是这个是不是最好的,我们也不敢妄下结论。分解的结果认为主要是经济增长,就是人均GDP的上升是主要的因素,当然人口也在增长。同时其他的因素是相对比较弱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出,近十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强度是下降的,能源效率在提高,而且过去30年能源结构全球是有所改善的,但是这十年这个没有改善,煤炭的比例上升。当然人均GDP的增长是主要的作用,人口是其次。如果不强化努力,目前全球采取了很多的减缓措施,但是这些减缓措施本身还不足以使我们的温度控制到目标2℃左右,属于不强化努力。即使现在这些政策继续执行,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上升3.7~4.8℃,终值是2.5到7.8℃,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但是不是没有可能性。我们现在这个基准情景,就是按照现在的政策不继续强化的话,2030年温室气体浓度将超过450ppm,2100年达到750到1300ppm,这个就会远远超过控制2℃这样一个目标。

但是现在不能说我们已经没有可能了,因为这次在IPCC讨论过程中,实际上还有一种意见,就认为2℃实际上实现不了,太困难了。但是经过各种讨论认为,大家要积极努力控制到2℃还是有可能的。2030年全球排放回到2010年水平或比2010年降低40%,2050年比2010年降低40%到70%,2100年近零排放,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所谓的2℃比较概率大的那部分,而且当然需要低碳和无碳能源技术大规模应用。下面这些图是解释了,在不同的排放浓度情况下,2030年、2050年、2100年它要求达到的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里占的比例,像这边,你比如说580ppm到720ppm这已经明显超标了,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明显超标,低碳能源也要大幅度的发展,并不是说580ppm、720ppm你可以不干事,那也要很大的努力,但是你如果想实现450ppm左右,你到时候低碳能源到2100年的时候要降90%以上。所以不要认为你高了3℃、4℃放松了,就不干事了,要放松了就是7℃到8℃了。

当然这次评价报告里也认为,控制到450ppm这个程度非常困难了。当然500ppm是不是行,他认为超过50%的概率可以把温度控制在2℃,这就叫做可能性比不可能性略大,你不能说达不到2℃,但是达不到2℃的可能性也大起来了。当然到530ppm以上,基本上可以认为达不到2℃的可能性大大大于达到2℃的可能性,所以要把530ppm再放松,2℃的可能性比较小了。再加上概率的波动,你基本上是达不到的。所以我们现在努力,无论如何也要到500ppm以下。当然,这里面如果你说有排放的最佳路径,有一个上限,偶尔什么时候超排了,然后你要想办法弄回来。实际上你越超排,你到后来补回来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越来越累,因为那个技术就特别极端了。包括负排放的问题,甚至要搞生物燃料加CCS,我们现在认为生物燃料就是可再生能源没有排放,这些成本就非常巨大了,所以及时的减排还是非常必要的。 ( 2014-05-09 10:54:00 )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