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很多政策方面要支持必要的低碳政策
第二个,我们在很多
政策方面要支持必要的低碳政策,比如说我们现在,前一段成品油价格调整,挨了这么多骂,现在在天然气价格调整,水价调整,一些服务价格调整,热价调整这些方面,我们现在都是进行大量补贴的消费方式,真正到这时候,可能很多人就开始反对一切涨价。但是你从一个
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讲,资源环境的价格不到位,你怎么落实一个经济能够往资源节约型,用低碳的方式发展,这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大的方面要勤俭节约,不要学美国,小的方面,具体方面,我们在涉及到自己很多有点切身利益的方面,你也要理智,这时候又开始涨了一点钱,也不影响你,跟着别人在网上大骂,这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云:就是我们低碳这块需要比较好的社会基础才能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进程。还有哪位记者。
( 2014-05-09 12:17:00 )
[ 主持人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的报告中指出,评估报告的可信度是在不断的提高,是从60%到95%,这和全球气候系统观测的技术提高有什么关系,请各位专家介绍一下这方面。
高云:这是第一工作组的
问题,这个我来回答,第一工作组里有一个结论,今天郑国光局长也是讲了,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它说是贡献达到50%以上,这个结论的可靠程度在95%,是从60%到95%这是在提高的。今天郑国光局长也展示了一张图片,就是各种的观测指标,一个是我们观测手段的增多,资料累积长度的增长,从各方面证实了全球气候是变暖的,温室气体是在增加的,就是它的证据量更加充分,所以是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是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还有我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它主要是证实了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本身是存在因果关系的,至于说贡献是50%,支持这个结论的所有的观测数据,还有我们的计算结果都是在增加的。
周大地:关于气候变化被夸大在这些说法这次IPCC的报告可以说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从科学性上来讲进行了回答。现在没有哪个新的理论可以推翻或可以颠覆IPCC以前作出的温升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的结论,而且这次评估,对这些做法都有了比较好的回答,这个也体现出来了。
邹骥:你刚才说何以增强了科学性和可信度,我们经过这么年,有一些更具体的分析技术,还有观测技术,还有观测的力度,确实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海洋观测,大气观测,通过卫星,通过遥感观测活动,有很多科学项目在做,取得了一些科学技术数据作为支撑我们的评估活动,所以说比以前更进一步的观测,证实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再有一个,我们的分析技术这些年在提高,我们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模型的模拟,模型中模块在增加,这个是实实在在的,通过这些的增强,比以前得出了一些进展,如果以前我们有点犹豫,这个可信度比较低,这次的提高和这些分析技术和对应活动的提高是有关系的,我就补充一下。 ( 2014-05-09 12:19:00 )
[ 主持人 ]
北京科技报社记者:IPCC的各项报告非常专业,但是在向大众科普方面,各个专家有什么建议,如何往下推呢?
姜彤:大家从会议材料可以看出,国家气候中心在第一时间就解读了三个工作组报告,从科学性上我们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是宣传册,这三本小册子分别用通俗语言、漂亮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三个工作组的主要结论。
第二我们在国内的一些报刊,尤其是气候变化学术杂志上,解读每章节和方法论的进展,受众面主要是科学家这一层次。另外我们还在国际杂志上解读最新的发现,比如在国际最顶尖的水文杂志上用快报的方式解读,这个受众面是不一样的。
高云:我补充一下,刚才姜老师说的是学术层面的,另外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会形成不同层面的产品。包括我们中国的3·23世界气象日、低碳日,会在媒体上发布比较通俗易懂的文章作品。包括IPCC有一个动画版的材料,就是全球为什么变暖,年龄比较低的孩子也能比较容易的了解这些。像这些活动,IPCC的报告出来以后,实际上各个层面都会从里面摘相应的东西,以比较合适的方式再发出来,包括中国气象局的宣传册子还有科普片,我们会在网站上再进行宣传解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希望媒体能够和我们的科普中心有一些联系,看大家关心什么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以比较合适的方式进行解读。
刘起勇:刚才的问题非常好,其实是如何从科普的角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让公众了解这个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人人都关心健康,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实际上气候变化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我参加了第二工作组报告的第11章,就是人类健康这部分。这方面总体的结论就是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21世纪又是下一个一百年,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这是总体的结论。
这里面有很多方面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我们身边的东西,我举几个例子,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有一个世界卫生日,那个就是定的保护人类健康应对气候变化主题,进一步从保护人类健康去了解气候变化,了解更多的危害,比如说对粮食的影响,对生态的影响,可能大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但是对人的健康是方方面面的,谁都躲不过。我举个例子,比如热浪来了,谁都会受影响。我们第五次评估报告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突出的发现,就是气候变化对污染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交互作用,就是气候变化加剧了污染,污染又加剧了气候变化,它最后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更严重的影响,这是一个新的结论。
另外一个,我们现在做的很多的适应
减排的,很多的措施对人类健康都有益,在做减排的时候就保护了我们人类健康,从这些方面来讲,找到切入点,让更多的人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特别是让决策者也从自身角度找到它的切入点。减排大家觉得很遥远,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刚才几位老师说的非常好,我们要回归我们的传统,我们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本身我们原来就是减排的模范。现在来讲我们有一些倾向,跟着美国学,我们房子弄的大,汽车排量高一点,威风一点,认为这样就是好。现在来讲,你想想我们原来中国的文化就是低碳环保的文化,就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实际上我们在里面我们要多发觉中国的元素和贡献,谢谢。
( 2014-05-09 12:22:00 )
[ 主持人 ]
中央广播电台记者:近期已经出现了极端的天气,在报告中也说了,跟气候变化有一些影响,请专家再跟我们进一步解读一下,也给我们再提出一些建议,还是联系到我们大众百姓,就是包括健康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我们在生活方式怎么注意,给我们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姜彤:涉及到中国的极端事件的认识,中国50年的观测记录,与气候有关的极端事件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两千亿,甚至个别年份到四千亿,大约占到GDP比重是2%,有时候更高一点。气候变化,刚才各位都谈到了,温度升的越高,极端事件的频率多发是密切相关,昨天晚上
香港被淹了,
深圳也被淹了,作为老百姓来讲大家都非常关注。作为个人来讲,我非常强调安全意识,尽早的提供发布预警的信息,关注这些信息,在出行安全各个方面要关注安全的问题。这个安全问题不是气候本身的问题,同时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刘起勇:刚才说了,在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发生的时候,热浪,甚至沙尘暴,甚至台风的现象,实际上对甲亢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受影响的。关于极端天气,咱们国家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局都已经做了预警的,大家要关注这个。我们现在做的,我负责973负责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前面发现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的影响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影响的人群有差别,比如我们的脆弱人群,像热浪它一般影响像职业人群,像你们记者也是危险人群,你们要到处采访,有时候可能来了任务不能停。有的时候在室外作业的人群,它是有它的特点,所以这些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谁在暴露或影响最大。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采取一些行动,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做这块,当然项目也在进行,我们也有一个网站,我们会不断发布我们一些新的科普东西,或者新的发展,我们在国际上发的论文,也希望我们以后多和媒体合作。
马世铭:我补充一下,关于极端事件的影响,第二工作组的报告里提到关注风险,关注极端事件在我们这部分提出,不仅要关注大的灾难性的极端事件,而且要关注小概率的极端事件,因为小概率事件积累的效果对贫困人口影响更大,特别是对贫困人口,从暂时性贫困到长期贫困,包括生计都有很大的影响,刚才看到了我们看到了第二工作组方面介绍了这一点,要关注一些小概率的极端事件,对这些脆弱的人群影响很大。
高云:大家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问题,我们感谢我们每一位作者,也感谢今天各位新闻媒体到中国气象局参加我们的宣讲,也希望通过各个媒体的渠道,把我们低碳的理念,包括IPCC更多的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谢谢大家。 ( 2014-05-09 12: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