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CER入市应是未来政策方向
二、加快推动CER入市应是未来
政策方向
具体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而言,政府根据当地企业的生产能耗给予一定的
排放权配额,高耗能企业可以通过增加
节能环保建设的投入来节省碳排放量,多余部分可以用来在
市场进行交易,以此对高耗能企业降低碳排放产生激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直接购买那些通过
CDM项目
认证且签发的CER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信用,从而避免高额的税费惩罚。在这种奖惩机制之下,对于致力于降低碳排放技术和服务的企业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出售获得签发的CER从中额外获利,同时还有利于节“碳”
减排产品和服务的实际销售。
从目前碳权市场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还处于尝试摸索初期,
问题集中体现为制度建设不够成熟,特别是碳权交易集中在配额,CER交易不足,已获签发的
CDM项目有限。交易市场成交量尚不活跃,价格波动较大。究其原因来看,主要由于政府在交易所平台制度设计初期,给予自愿减排参与的额度较低,并且对CDM项目认证手续较多,审批较严格,从而使CER的签发时间较长,后续排队待签发的CER数量较多。
我们认为加大高耗能企业超排的惩罚并不是开辟碳权交易市场的终极目的,未来加快推动CER入市,使得节能环保企业从自身的低
碳减排技术中获利增效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绿色生态文明的良性循环,才是真正目的所在,因此是未来的市场扩容的重要方向。近期政策加紧推进碳权市场制度筹备工作,下一步的重点必然瞄准冗长的报备审批弊疾,逐渐加快CER的认证签发进度,为形成主动型的碳权交易市场扫清制度性障碍。一旦政策指引明确,通过减排备案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将加紧入市,增加CER在市场交易份额,进而带动市场交易活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