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现100万亿美元商机
谈及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现实意义,刘振亚说,首先,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风能主要分布在北极、亚洲中部及北部、欧洲北部、北美中部、非洲东部及各洲近海地区;太阳能主要分布在北非、东非、中东、大洋洲、中南美洲等赤道附近地区。这些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相距数百到数千公里。适应清洁能源逆向分布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以电为中心、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平台。
同时,全球目前已经形成了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区域性电网互联日益受到重视。近期美国专家提出全球超级电网。刘振亚认为,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中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成功实践,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刘振亚介绍说,特高压交直流将输电距离提升到2000~5000公里,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配置。中国已建成3交6直9项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5200亿千瓦时,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能源大通道,有力促进了清洁能源开发。同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发展,累计建成66至750千伏智能变电站2064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安装智能电表超过2.9亿只,并建成世界领先的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和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刘振亚认为,未来几十年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期,总体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智能电网建设;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到2050年,加快“一极(北极)一道(赤道)”能源基地开发,实现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届时,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
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全球能源二氧化
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