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碳交易体系简介

2015-9-26 13:16 来源: 驻挪威经商参处

挪威碳交易体系的发展及现状

在《交易法》实施的第一阶段,仅51家企业被纳入交易体系,其排放规模占全国排放总规模的10%,且企业95%的排放配额由国家免费发放。由于经验不足,碳市供给远大于需求,价格几乎降至零点,但这一阶段的摸索为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和碳交易活动的监督、报告、审核等环节积累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2008年与欧盟碳交易体系成功对接后,更多行业和企业被纳入到交易体系中,并且将纳入体系的气体范围扩大至氧化亚氮(N2O)。这一阶段约有110-120家企业被纳入交易体系,其排放规模覆盖全国排放总规模的40%。挪威政府为体系内企业确立的排放总额上限为每年1500万吨左右,其中免费分配的排放配额约为580吨,比例下降至39%,通过拍卖等方式有偿出售的配额约为740万吨,近50%(同期欧盟体系的拍卖比例约为10%)。并且,2008年以后被纳入该体系的企业除经营“高效能热电联厂”外均不能得到免费排放配额。2009年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各国经济衰退,企业对于碳排放配额的需求锐减,但挪威整体经济受到波及较小,内部碳交易体系并未出现配额过剩的现象。2010年,遵循欧洲经济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协议,挪威将航空业纳入碳交易体系。

2013年以来,纳入挪威碳交易体系的企业数量已达到140家,排放规模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0%,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温室气体陆续纳入到体系中来。按照欧盟规定,进入第三阶段后每年发放的碳配额将以1.74%的速度递减,而航空业的年排放限额为基准排放量(2004-2006年均排放量)的95%。企业将主要通过竞拍的方式获得碳配额,免费发放的配额将在2030年前彻底取消。

2014年,挪威全境温室气体排放量为538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4],其中配额企业的实际排放总量为2720万吨,约占51%。油气产业仍然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但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2005年该领域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4%,2014年这一比重已下降至27 %。减排较为明显的是供热业和制造业,2014年分别较1990年水平下降50%和39%。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