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
根据2013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中的《中国电力
减排研究2013》报告,可知我国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持续提升,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至0.39克/千瓦时,火电二氧化硫排放绩效降至2.26克/千瓦时,同时,二氧化
碳减排成效显着,2006―2012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5.6亿吨。在2009年,央视《新闻联播》就报道了我国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另外,我国实行了碳交易试点发展还有逐渐建立和完善碳交易的制度。这一系列的出现给电力产业带来不少的经济影响,如:增加了电力生产的边际成本但同时由于减少了
碳排放增加了他们的利润、提高了就业利率等,同样的,国家发改委能研所研究员姜克隽曾经说过:“我们设计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仅直接影响化石燃料发电,即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根据资料理解到,中国的电力部门有其自身特点,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存在很多小型低效的发电企业等,这些都为开展碳
排放权交易提供了空间。因此从那时候开始我国的电力发展集团就已经开始加速向低碳转。
据悉,电力行业不断加大
节能管理力度,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线损率、厂用电率等指标都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据中电联统计,2011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平均供电标准煤耗同比下降4克/千瓦时,2012年再下降3克/千瓦时,达到326克/千瓦时,接近“十二五”电力
节能减排规划目标。而这些用电节约下来的碳排放量就可以转手出售出去。例如新乡市民营企业天洁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减排的二氧化
碳指标被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组织核查认定,在国际碳
市场上达成交易,获取外汇149.86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09万元)。另外,国家电网公司与世界银行合作,2009年4月启动了配变提前更换
CDM项目工作,项目经国际审定机构审核通过后,于2011年2月12日在联合国成功注册,是中国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第一个规划类
CDM项目。
黑龙江电力公司实施配电变压器提前更换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率先获得核准。该公司将投资2.8亿元,利用2012年3月到2017年6年时间,完成配变提前更换CDM项目,将全省13个电业局在役的5894台10千伏老旧、高耗能S7、S8变压器更换为新型、低能耗、节能型变压器,实现低碳节能发展。初步统计,每年可减少电网供电损失2700万千瓦时,同步减少CO2的排放2.3万吨。
根据调查,我国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是在居于第二的,所以电力集团向低碳转化,可节约不少的碳排放,而企业们就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向其他企业出售而从中获利。因此电力行业在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上是活跃的,且获利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同时,我国政府一直不断的倡导和支持企业家们环保,低碳生产,还不断地完善碳交易的制度,这不仅给碳交易市场也给电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