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3年,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多地pm2.5指数濒临“爆表”,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数据显示,燃煤造成的污染占中国烟尘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的85%、氮氧化物排放的67%以及二氧化
碳排放的80%,称其为空气质量的“头号杀手”实不为过,火电厂作为“燃煤大户”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目前我国发电用煤约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50%。虽然各界一再强调我国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煤老大”的能源地位却难以撼动。在我国的
电力结构中,火电约占电力装机的78%,因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仍存在一定
问题,我国在短时间内淘汰煤电几无可能。
对于各方指责,受访火电企业表示非常冤枉,火电最严排放标准的相继出台早已为其戴上“紧箍咒”,电厂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排放。在承担环保责任的同时,骤增的成本给企业带来不小的负担。尽管脱硝电价试点现扩至全国,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与扶持
政策,多数电厂仍感到“压力山大”。
火电燃煤究竟对空气污染产生多大影响?发电企业可以将污染排放控制到什么程度?本就经营业绩吃紧的火电如何担起
节能减排的重任?日前,新华能源记者实地考察了国电、大唐、华电、中电投位于
北京、天津、
山东、上海的火电厂,这三市一省被环保部纳入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重点控制区,且四电厂经营状况各异,极具代表性,他们在环保技改上遇到的问题是全国火电企业
节能减排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