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跑者,风光电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同时大规模风光电基地弃风弃光矛盾突出。
甘肃风光电并网总装机容量跃居全国省级电网第一,装机比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今年部分月份全省弃风、弃光均超过30%,大规模风光电基地发展步入冏途。
风光电发展的背景近5年来我国占全世界新增能源需求的70%以上,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2.404亿吨标准煤,占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 22.98%,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总和。2014年煤炭占我国消费了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50.55%,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煤炭消费比重最高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石油、煤炭进口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9.37%。我国70%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和北非,需要通过霍尔姆斯海峡或亚丁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南海
运输通道,保证能源运输安全的压力巨大。
2005年2月16日签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从2005年、2012年开始承担减少
碳排放量的义务,即共同而有区别温室气体
减排责任。2014年中国CO2 排放量达到97.61亿吨,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中国CO2排放量占全球的27.49%,占全球新增CO2排放量的66.72%,中国CO2排放量
问题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
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英国伦敦、美国芝加哥和德国鲁尔等地区曾经先后发生过雾霾、酸雨环境污染问题。受到能源消费总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双重影响,我国SO2、NOX和粉尘等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012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频繁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全球煤炭储采比为110,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仅为55左右,国际权威研究机构预测全球化石能源将在未来100-200年全面枯竭,人类将不可避免的步入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主导的发展新阶段。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储采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化石能源储备不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大。
2014年11月中美发布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比重达到20%,2015年9月25日中美两国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强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今年西方七国集团提出了2050年100%可再生能源愿景,中国也提出了2050年80%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愿景构想,面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加快风光电成为国家能源与环境战略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