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环保产业如何“链”起来?

2015-10-27 11:4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何“断链”?

地域分割严重,没有制定统一的政策,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环保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尽管京津冀三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很快,但仍存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节能环保产业链上游研发环节投入不足,导致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品不能满足京津冀地区庞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火电厂烟气特许经营等项目的市场化模式也有待改善。

而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链条不完整、联动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地区条块分割严重,没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区划限制;区域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制定统一的产业规划、政策及标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以排污费标准为例,京津冀三地收费标准不一、差距明显。在记者的走访中,一些环保企业反映,由于京津冀排污费标准差距明显,导致企业改造动力不足。北京市自今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到原标准的14倍~15倍左右。而河北省虽已出台《关于调整排污费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到2020年分三次上调排污费标准,但标准仍与京津两地差距较大。

“京津冀三地中,河北成为排污费价格‘洼地’,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北京和天津的一些企业尤其是排放大户向征收标准低的河北转移。”一位环保企业主对此深表担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