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人们关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心一直非常多,各种负面言论也不绝于耳。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这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更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不可能在这么短的一篇文章内完成,同时也是本文作者所不能胜任的。本文只想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出发,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做一基本判断。
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家实际上是由企业构成的,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就是全部企业的增加值之和。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前途,关键是看这个国家的企业有没有前途。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关键是看这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有没有竞争力。因此,要判断中国经济的前景怎么样,关键是看中国企业的前景怎么样,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每一个企业在开办之初,都有一笔相对较大的固定投入。面对这一固定成本,企业只有不断增加销售才能逐渐盈利。当企业销售量较小的时候,企业从总体上来讲仍然处于亏本状态。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企业的亏本逐渐减少。当销售量达到某一数值的时候,企业正好处于盈亏平衡状态,这一销售额就是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当销售量进一步加大的时候,企业就开始盈利了。销售量越大,企业盈利就越多。这时,企业就有了更多的利润和资本,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并保持已有的优势。因此,是否能够尽快地跨越盈亏平衡点,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很显然,一个企业能够以怎样的速度跨越盈亏平衡点,与其所处
市场的容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市场容量大,跨越就容易;市场容量小,跨越就困难。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当前中国的人口是13亿多,俄罗斯的人口是1.4亿多,中国人口数量大约是俄罗斯的9倍。现在假设在这两个国家都有一家公司在做类似的某个新产品,同时假设两个国家的国民购买这一新产品的倾向是一样的,那么中国这家公司的市场规模就是俄罗斯公司的9倍。9倍的市场规模,将能使中国企业更快地迈过盈亏平衡点。一旦迈过盈亏平衡点,中国企业就能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优势,从而获得比俄罗斯公司更快的发展速度,并能够比俄罗斯公司更快地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率先占据主动地位,为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规模更大,哪个国家的企业就更有可能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国内市场是比俄罗斯等国家大得多,但在中国,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在生产同样的产品,所以每个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规模不一定比俄罗斯的大。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
问题。还是用上述的例子,假设中国有9家企业在做同样的产品,而俄罗斯只有1家。平均来看,每个企业的市场规模是一样的。但在中国,9家企业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它们面临着比俄罗斯的企业更大的市场压力,因而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9家企业中脱颖而出。这种由竞争而激发的创新会从根本上推动中国国内企业的发展,使得其中的一部分企业仍然能够率先迈过盈亏平衡点,从而比俄罗斯的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成长,并最终走向世界。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美国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而且,这些领域中的世界级大企业几乎都是美国企业,这与美国在技术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固然密不可分,但与美国当时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品市场有着更加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内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种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为中国国内企业的创新和成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这些企业能够率先迈过盈亏平衡点,从而为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铁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固然与政府的支持、科研人员的努力及其他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但它首先是中国国内高速铁路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直接结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6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与此同时,中国高铁布局于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迥异的不同地区。这样巨大的运营建设规模和各种地质、气候条件下积累的经验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从而使得中国高铁技术具备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客观地看,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高铁技术强国相比,中国在单纯的技术水平和科研人员素质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中国与这些国家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幅员辽阔的广大地区都修建了高铁,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本身,使中国能够掌握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技术数据,这种数据是实验环境下得到的各种技术数据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数量庞大的技术数据,使得中国在高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能够享受充分的规模经济,这给中国高铁技术带来的进步,完全超出了单纯的科学实验所能带来的进步。因此,正是中国大规模的市场需求,推动了中国高铁技术实现了研发上的规模经济,进而带来后续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从1964年日本新干线出现到高铁在中国快速发展之前,世界高铁的商业运营时间达到40余年,高速铁路的发展却出现了停滞。
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在世界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比如在制造业领域,已经有以华为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具备了明显的优势;在互联网领域,全球最大的十家互联网企业中,有四家是中国的。而这些成绩,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短短的三十几年间取得的。事实上,除了部分国有企业外,中国当前大多数有竞争力的企业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才陆续成立的,例如联想成立于1984年,华为成立于1987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当前,中国事实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企业家精神竞相并发的时代,中国正在创业的人和想创业的人都非常多,而且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给予这些企业家很好的支持。虽然中国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企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中国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可以说,在当前的中国,只要是真正有前途的创业,要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并不困难。
因此,从企业家精神来看,当前的中国与3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看到的事实是,在企业家精神还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的过去三十年中,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可想而知,在企业家精神被大大激发起来的当下和未来,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将比过去更加迅猛。三十年后再回过头来看今天,中国必将有一批享誉世界的大企业,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也将比今天有一个大大的提升。
因此,从企业的角度看,当前中国经济具有两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这种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具有一种自我加速的内生优势,能够使中国企业比以前更快地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二是中国企业家精神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了,并且这些企业家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这两点合在一起,能够使大批的中国企业成长起来并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优势会进一步加强。因此,虽然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还有很多,但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必然能使中国经济拥有光明的前景。
文章来源:耳总思学坊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