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日益受到国内资源和环境容量制约的当下,
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应对这两大挑战,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而毋庸置疑的是,绿色债券将为绿色产业融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就绿色债券发展趋势、
政策解读、发行意义、发行方式等热门话题,10月28日在京出席绿色债券研讨会的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会上表示,为了更好地配合绿色债券的发行,统一规范发债流程,人民银行正在领导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研究推进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同时起草绿色债券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并会在近期公布。结合国内政策走向和国际趋势,安永大中华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主管合伙人唐嘉欣预计,绿色债券在2016年将迅速发展,全球发债总额将超过千亿美元。
在上述由安永与国际资本
市场协会(ICMA)联合举办的“助力绿色金融拓展新兴商机”的绿色债券研讨会上,唐嘉欣分析了绿色证券在全球获得迅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他认为,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既可以满足发行方融资需求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又可以满足投资方积极致力于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双赢手段,不断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尤其是继发达国家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积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使得绿色债券在全球范围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问题日渐突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面临的压力以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为过去几十年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中国的环境政策、节能
减排政策及法律
法规体系也随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阶段。但是环保及低碳产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收益不高,并不在传统社会资本青睐的范围内。在“十三五”期间,绿色金融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实现绿色转型的动力源泉。“在此大框架下,绿色债券、绿色信贷、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金融产品在中国将获得蓬勃发展。”唐嘉欣说。
“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中长期的绿色项目周期相匹配,能有效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同时还可以成为主动负债工具,改变商业银行存款仍占绝对比重的被动负债局面,降低金融风险。”唐嘉欣同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从全球数据来看,自2007年问世以来,绿色债券发行量逐年递增,在2013年之后出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5年9月底,全球总共发行497只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256.3亿美元。而在中国,绿色债券还是新生事物。今年7月,金风科技在
香港发行了首单中资企业绿色债券。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市场率先同时发行以人民币、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总规模约10亿美元。这是中资银行发行的首单境外绿色债券。
面对如火如荼的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我国相应的政策研究也在持续升温,由马骏担任主任的绿金委自今年4月份成立以来,一直进行着国内绿色债券政策指引的研究。据马骏介绍,绿金委的主要职责是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落地,目前有40个会员,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管理的资金已占到整个中国金融业65%的资产。最近绿金委已启动了十几项相关课题,包括编制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开展绿色金融的项目研究等。11月28日,绿金委拟在
河北召开绿色金融助力雾霾治理峰会。
众所周知,绿色债券的发行关键在于募集资金须用于绿色项目或资产。对于绿色项目的界定,目前最佳实践指导方针是由多家投资银行、发行机构、投资机构联合制定并由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作为绿色债券原则的秘书处对该原则提出相关建议。正因如此,谈及中国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所需要的支持时,马骏认为,要对绿色债券的界定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未来可以作为监管部门对绿色债券注册和评判是否绿色的依据;另外还需要在用途管理、审计程序、信息披露、
第三方认证、绿色债券评级等方面做工作。
据悉,今年9月11日,在“绿色债券的定义、界定和分类”课题的第四次研讨会上,绿金委已就《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界定与分类》报告的第三稿,向全体绿金委会员单位和其他专家征求意见,希望可以推动绿色债券在中国不再停留于概念层面,而是尽快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除了上述基本性工作以外,马骏认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未来还有几个方面工作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合。一是培养绿色债券投资者,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人需要拥有懂得分析绿色债券投资价值的专业人士。二是绿色债券指数的开发工作。未来中国会有很多自己的绿色债券,需要有一个绿色债券指数。指数可以作为一个产品,提供投资者包括个人在内的投资群体。三是发展绿色基金,以提供更多的股权融资。
ICMA亚太区主管张顺荣在会上就绿色债券原则做了进一步的解读。他表示,绿色债券原则上是13家大型国际银行在与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以及其他绿色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在磋商基础上制定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的发行流程并提升透明度,为新发行者和更多债券认购者提供具体指导。该原则具有4个要素,即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和遴选机制、募集资金管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