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及低碳竞争力指数构建建议
结论及低碳竞争力指数构建建议
通过对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由于资源(能源、原材料)利用较高,使得其低碳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对较低,这表明从低碳经济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竞争力,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能耗、排放的企业不是竞争力强的企业,也不会是生存长久的企业。
低碳竞争力指数构建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
节能减排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低碳竞争力指数将企业进行排名、分类。对于低碳竞争力指数较高的企业(如E5、E8、E9、E10)给予必要的鼓励,同时可以将其成功的案例进行推广;对于碳指数中等的企业(如E1、E3、E7)给予
政策上的扶持,帮助其更换设备、改进工艺,因为此类企业占了大多数,减排空间也较大;对于类似于E2、E6、E4这样的企业,如其经济效益较好,则可以向其提出警告,并给予适当的改进意见,如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或长期无所起色,责令其关闭。这样有助于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每年应向社会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和执
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于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和技术领先国家的交流,开发出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世界级能源技术。考虑到企业更换技术的锁定效应,政府应给予政策上、资金上的扶持。
根据调查的企业,电是各个企业所依赖的重要能源,而煤电是主要
电力形式,所以应将发展低碳发电站技术作为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关键。尤其是煤在中期和长期内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发展效率更高、能应用清洁煤技术的发电站。政府应加大资助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以找到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
加大法律措施,征收碳排放税款,定额碳排放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制定二氧化碳分离、
运输和埋藏的法律框架。许多企业(包括本文所研究的10家企业)R&D力度不够,表现在人才拥有数、经费投入上。所以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与大学合作交流,进行科研技术外包。
全面实施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轻污染,甚至无污染的企业,建立清洁工业园区。
市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资源配置平台, 而且相对来说比较有效、快速。所以应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的、公平竞争的低碳经济市场环境。
由上可知,低碳竞争力指数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分析指标,对企业的竞争力分析较为详细,指标较为全面,紧跟低碳经济发展浪潮,在强调企业经济能力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碳排放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政府的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武选,李源.相对指标指数体系的构建及例证[J].统计与决策,2009,2
2.赵明华.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是因素分析法的理论基础[J].保山师专学报,2003,22(5)
3.陈体滇.竞争力指数评价模式[J].东南学术,2003,6
4.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
问题探索,2009,1
5.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6.胡鞍钢.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7.江振娜.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3
8.李卫东.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07
9.叶东晖,宣国良.竞争优势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1,6
10.张卫民.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J].厦门大学学报,2004,(2)
11.齐晓丽,冯彦妍.基于SOFM网络的区位竞争力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12.傅丽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分类研究—基于聚类和判别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3.李双虎,张风海.一个新的聚类有效性分析指标[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
14.张代远.神经网络新理论与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5.张德丰等.MATLAB神经网络应用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王皓,男,江南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