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制度变迁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很多人讲,当中国经济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不断上升的话,美国等大国将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中国的发展。关于这个分析,我认为也不切合实际。
的确,美国有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遏制其冲击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意图。但是必须看到,这是美国单方面的想法。事实上,以TPP为例,这种战略意图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取决于中国如何应对。
TPP的12个成员国中,有8个已经与中国签订了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所以,TPP的“圈子”其实与中国的“朋友圈”高度重合。而TPP在贸易自由度上承诺的进一步改善空间,对于中国而言非常有限,因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而美国在关税方面能够改善的空间极其有限。
相反,在很大程度上,TPP的本质是为跨国公司尤其是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提供便利。TPP最核心的一个条款就是,允许跨国公司通过在美国华盛顿设立的一个仲裁机构,直接与TPP成员国中的主权政府进行对峙,一旦仲裁机制作出对跨国公司有利的判决,成员国必须服从和执行。这一机制对于美国之外的TPP成员国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同时,TPP增加了跨国公司尤其是药厂的知识产权保护期限,这对于赶超型国家也绝不是好事。
所以,不能夸大TPP对于美国之外成员国的帮助,更不能夸大TPP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负面影响。中国正在通过双边贸易以及区域性贸易包括RCEP等方式,来化解TPP的所有负面影响。
最近,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进展十分顺利,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11月人民币很有可能被IFM接受为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中的一员,英国已经采取了各种行动欢迎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发展所反映的实质性潮流是,除了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事实上是从心里面希望中国能够站出来,按照自己的发展逻辑参与世界经济治理的改革。
发达国家绝对不是铁板一块,而美国也不可能完全主导发达国家经济治理的制度。美国与英国,美国与德国已经出现了对中国的不同经济战略。整体来看,国际环境对中国的持续发展还是有利的,并不能说国际因素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总之,中国经济还不会告别7%时代。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调整,在解决当前发展中的一些瓶颈因素,如地方政府的懒政怠政、融资成本过高、淘汰落后产能过慢、清理呆账坏账过慢等之后,中国经济仍然能够焕发青春,回到7%以上增长的时代。中国的企业和百姓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应该坚定信心,充满期待。
本文将刊载于《新财富》杂志2015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