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能源战略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显示,世界能源体系在2035年前后可能将发生实质性变化。届时,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的占比可能超过石油,核聚变技术和
电力技术可能获得实质性突破;同期也将迎来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的世界工业革命。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产业协同性,油气工业在世界能源体系的主导地位还将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煤炭依然将长期保持其主要能源地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持续增加,核能将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主导性能源。而电力工业作为多元化能源体系的整合平台,将在这轮世界能源体系转型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枢纽的作用。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需要在世界能源体系和工业体系重大转型过程中,根据自身资源结构特征和发展基础,选择优势发展路线,顺势而为,占据战略制高点。
具体而言,中国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在核能技术领域,根据国家核能“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战略,做好未来多期技术换代的产业布局及产能接替的优化设计。发展受控核聚变核心技术,力求成为世界核聚变技术的引领力量之一,为占据下一个世纪核能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因循世界核能一体化、模块化发展趋势,加快“核燃料闭式循环系统”研究与构建,加快革新型模块化小型堆重大技术创新,为2035年以后核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转化奠定产业化基础。
2)在油气技术领域,稳油兴气、陆海并举,充分利用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油气勘探开发理论、转变勘探思路、打造六大技术群,即传统油气区常规油气二次勘探、大幅提高采收率、深海油气集约化开采、深层页岩气、陆相致密油、超深层常规油气,并积极培育油页岩原位开采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在下游领域,全面加快炼油和油气
化工技术创新,打造新一代技术群,通过终端消费模式创新,逆向带动产业转型。全面加强对世界基础科技和应用技术前沿热点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跟踪、分析和远期预测,针对可能出现在2035—2050年历史机遇期的重大技术方向,加快核心技术培育和创新体系布局,为从“跟随”走向“引领”奠定创新发展基础。
3)在煤炭技术领域,控量提质,坚持走高效洁煤绿色发展之路。以全产业链一体化闭环发展为主要方向,以高能效(燃煤发电效率超过50%)和CO2 零排放为主要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新一代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超超临界高效发电、CO2 捕集与利用、煤矿区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积极培育深层煤炭原位开采与利用技术。
4)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结构特征,走差异化务实发展之路,为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多元能源供给,为煤炭和核能生态发展提供协同发展途径。重点加快熔融盐、DSG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新型材料、传感器技术等重大科技进展向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跨界融合,积极开展生物质能源与煤、核等能源开采生态系统的协同模式探索及关键技术研究。
5)在电力和
节能领域,加快能源资源多元化整合步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为下个世纪核能的大规模利用奠定工业基础。重点攻关石墨烯电池等规模化新型储能(电)技术、能源路由器、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装备等智能电网等重大关键技术,持续攻关信息化社会生活领域节能、电力电子节能、低温余热发电和先进
交通运输节能等关键技术。
6)针对2035年前后能源体系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加快国家层面能源资源有序利用和协同发展战略研究;按基础科学、应用技术、(能源)工程技术三个层次构建国家(能源)科技立体创新体系,研究适应“互联网+”和微创业态发展环境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国能源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发展提供结构和
政策基础。(其他作者为路保平,原载《天然气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