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欧的丹麦拥有560万人口,是世界闻名的“童话王国”和“绿色王国”,也是“华尔街24/7”网站评出的全球十大最宜居国家之一,今天固废家园就带大家走进丹麦,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环保宜居家园型国家的?我国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经验?
丹麦,是“童话王国”,也是绿色奇迹缔造者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丹麦能源供应的99%依赖进口石油,然而,在经历了70年代的环境和能源危机重创之后,丹麦积极致力于发展各类环保
节能技术及以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为确保清洁的空气和健康的环境,丹麦还于1971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环保部。
丹麦米德尔格伦登风电场(Middelgrunden Wind Farm)位于距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3.5公里的海面上,拥有20座2兆瓦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40兆瓦,可满足哥本哈根3%的
电力需求。该风电场建成于2001年,是丹麦实施绿色转型的象征,也是丹麦第一座采取合作社产权结构方式运营的海上风电场。
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丹麦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缔造了一个全球瞩目的绿色奇迹。
丹麦“绿色国度”(State of Green)联盟的传媒经理丹•劳瑞森(Dan Howis Lauritsen)介绍说,“自1980年以来,丹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0%,但能源消耗没有任何增加,且二氧化
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该组织由丹麦政府、丹麦工业联合会、丹麦能源协会、丹麦农业与食品理事会以及丹麦风能工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丹麦绿色经济模式的国际推广。
丹麦完全实现能源自给,并成为全球环保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楷模。近年来,由于全球各国对可持续能源开发和高能效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加,丹麦在能源技术,尤其是绿色能源技术出口方面的增长迅猛。根据丹麦气候、能源和建筑部的最新数据,2014年,丹麦能源技术出口总额创下新高,达到744亿丹麦克朗,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0.7%,占丹麦出口总量的12%。丹麦计划在2020年实现一千亿丹麦克朗的能源技术出口总额。目前,德国、英国、瑞典和美国是丹麦能源技术产业的主要出口
市场。
根据相关报道,2010年,欧盟设定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结构比例达到20%,而丹麦早在2011年便已实现了这一目标,并计划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35%。
丹麦计划在2050年前逐步淘汰所有矿物燃料。丹•劳瑞森告诉记者,“2014年,丹麦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已达到27%。”
研究数据显示,丹麦目前有39%的电力生产来自于风力发电,这使得丹麦有望于2020年将该比例提高到50%。
在全力推行低碳发展战略的同时,丹麦制定和实施了各种极为严格的环境
法规和
政策。丹麦对于废水排放、空气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管理有着非常详尽的规定,并采取各种传统管理措施和经济手段来推动企业、社会和民众各行其责共同做好环保。丹麦是欧盟首批实施环境税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丹麦逐渐形成了以能源税为主体的环境税体系,开征的种类包括垃圾税、水污染税、二氧化碳税和二氧化硫税等。
以废弃物管理为例,丹麦实施全面细致的废弃物管理规划,对废弃物进行严格的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来自所辖区域范围的民用垃圾和工商业废弃物。丹麦对产品进行“从摇篮到坟墓”(from cradle to grave)的周期评价,强调任何产品自始至终都必须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损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废弃物处理上,丹麦致力于变废为宝,坚持回收利用第一,焚烧产能第二,填埋第三的原则。目前,丹麦有65%的废弃物被回收利用,30%焚烧产能,5%填埋。
丹麦是世界上少数通过“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技术来为民众提供热能和电能的国家之一。位于丹麦罗斯基勒自治市的能源之塔(Energy Tower) 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丹麦以绿色创新技术提升环境质量的理念。这座被誉为“世界最美垃圾焚烧厂”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灵感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罗斯基勒大教堂,其外观设计独特,垃圾年处理能力可达到35万吨,占丹麦垃圾焚烧总量的8 %。
位于丹麦罗斯基勒自治市的能源之塔(Energy Tower) 外墙采用多孔设计,其垃圾年处理能力可达到35万吨,占丹麦垃圾焚烧总量的8 %,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丹麦以绿色创新技术提升环境质量的理念。
据该项目开发商KARA/NOVEREN公司的项目管理负责人Claus W. Hansen介绍,该发电厂于2014年投入运营,通过焚烧来自周边9个市和从国外进口的垃圾,能够为大约6.5万户人家提供电能,为4万户人家提供热能,能源利用率高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