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绿色焦点·“十三五”,环境短板怎样补

2015-11-14 18:32 来源: 人民日报

“绿色指挥棒”含金量在提升

专家建议抓紧起草具体实施办法,同时强化正向激励

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绿色指挥棒”内容日益丰富。

1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标志着绿色考核迈出重要一步。专家们表示,期盼政策、文件进一步细化,“绿色指挥棒”能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中央关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的政策理念已经形成,但尚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将政策真正‘落地’。因此,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抓紧起草落实问责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孙佑海表示,这些办法应聚焦于明确追责主体,界定责任边界,把握执法尺度,切实强化环保法律的督促落实机制,以坚决遏制环境污染加剧的势头。这是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进一步明晰我国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和评价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责任风险防范体系,这都是‘绿色指挥棒’落地的基础工作。”沈晓悦说,这些工作有挑战性,需要加速推进。

有专家指出,光有问责还不够,还应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党政领导干部成为生态环境改善的积极推进者。

《中国环境报》去年底曾公布一组统计数据:近20年来,全国有99位环保厅局长先后卸任,其中真正官升一级、由正厅到副省的只有1位,仅占1%;26位转任其他部门或交流到地市,占26%;其余70%以上到人大、政协、非政府组织等岗位继续工作,直至退休。环保干部几无上升空间。

如果缺乏激励机制,光有问责压力,难以调动领导干部积极治理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不仅要有破坏生态问责的制度,更要形成干好环保有面子、受重视、有前途的用人新风气,这才是更全面更有力的绿色指挥棒!”孙佑海说。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