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降低单位GDP碳强度方面走在前列
我国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何建坤表示,这是一个GDP
碳强度相对下降的目标,是由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的。“现在我们处在经济持续较高速度增长阶段,能源需求和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相当时期内仍然会持续增长,既要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又要强化碳
减排政策措施。所以,我们需要大幅度提高单位能耗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曾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14年底我们已经下降了33.8%,而发达国家同期下降的幅度只有15%左右,且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没变。”何建坤认为,从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下降的角度来看,我国已走在世界前列。
何建坤表示,到2020年,我国可以超过下降40%~45%的目标,从而达到45%~50%。现在我国又提出到2030年下降60%~65%,这也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他同时指出,当前我国必须强化减排能力,每年单位GDP碳强度下降速度要高于2020年的目标,必须要达到4%以上。
何建坤说,“根据发达国家自主承诺的目标,折算成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达不到4%,而我国要到4%以上。所以从单位GDP碳强度下降方面,也就是在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两者共赢的战略转折上,我国又比发达国家早了一步。”
20%相当于日法英能源消费总量之和
我国提出的目标之二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我国曾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由2005年的6.8%提高到2020年的15%,现在又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
何建坤指出,我国到203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左右。要实现20%的目标,也就是要达到约12亿吨标准煤的非化石能源供应,这相当于目前日本、法国和英国能源消费总量之和。“我们的20%是非常之大的。我国非化石能源需求从2010年到2030年要增加4倍以上,年增速须达7%~8%。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上都居世界前列,所以这个有雄心的目标也是支撑我们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条件。”何建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