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2015-11-23 09:58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张晓华、祁悦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全球道义和各国利益的国际政治问题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遍及全球,同时涉及到后代子孙。每个国家行动与否,不只是关乎自身的利益,同时对他人利益也会产生影响,因此事关全球道义。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也负有不同的责任,人为气候变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累积排放不同则责任不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他们反而受益于其历史高排放。发展中国家排放的历史水平相对较低,同时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危害。因此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负有主要责任,应该率先采取行动,应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以应对气候变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维护全球道义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推翻殖民主义、消除南北差距、反对霸权主义、打击恐怖主义等都是不同时期维护全球道义的具体关注。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国际道义的政治代价更加高昂,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损失,维护全球利益成为维护国际道义的重要内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其中标志性的议题。

作为国际政治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气候变化进程的初始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在大多数的多边政治场合,南北分歧显著,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划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南北分歧也是压倒性的主要矛盾。因此,《公约》很自然的首先把缔约方分成了附件一国家和非附件一国家两大类来确定责任义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大阵营”,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欧盟、包括美国在内的伞形集团国家的“三股力量”一直是气候变化上的传统利益格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气候变化的利益格局。1990年,美国还是全球第一大排放国,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3%。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的66%。中国的排放量尚不足美国的一半。而到了2012年,发达国家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已经降到41%。中国不但是第一大排放国,排放量基本达到美国和欧盟的总和。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也在不断地加大。受此影响,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小集团不断出现和加强,立场分歧逐渐显现,最不发达国家更为关注适应问题,小岛国开始要求所有排放大国采取积极行动,多数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则希望维持团结,共同保持对于发达国家的压力。

目前正是世界新老格局的过渡阶段,在新的格局未能形成和稳定之前,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利益格局不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利益纷争也会对新格局形成产生影响。现今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不能被忽视。当然,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应对气候变化的利益格局不可能会突破这个大的发展方向。认清这一点,对于正确把握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是至关重要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