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大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
碳排放国,这次会议的表态将变得非常重要。此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中美气候领导宣言》、《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将从2016年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控碳时代,利好碳排放产业链,包括碳
减排、碳捕捉和
碳交易等环节。
碳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 “罪魁祸首”,碳减排也是各类气候大会的核心议题。碳排放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根据《京都议定书》,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等气体,其数量通常被换算为吨二氧化碳当量。碳排放分为可再生碳排放和不可再生碳排放两种,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指不可再生的碳排放,即通过把地下几亿年前沉积下来的矿物能源开采出来,并通过燃烧产生。
按照当前的碳排放量水平,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这一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达成的共识将难以实现;此外,如果人类想要避免温度上升超过2℃,就必须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控制在3.2万亿吨以内,据估算目前留给我们的额度只剩下1.2万亿吨,
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我国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人类碳排放量达360亿吨。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27.5%,美国16.9%,欧盟10.4%,印度5.9%,俄罗斯4.7%。单从这一年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越了美欧总和。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而后,一系列关于碳排放和碳交易的
政策加速出台,利好频现。2013年6月18日,国内首个碳
排放权交易平台在
深圳启动,此后,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5年8月5日,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应对气候变化,发改委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制定相关配套细则。8月10日,发改委网站披露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将尽快提交国务院审议。近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布,中国明确了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
钢铁、
电力、
化工、
建材、
造纸和
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在碳交易市场启动的时间上,2016年有望试运营,2017年有望正式运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认为未来
碳市场排放量会涉及到30-40亿吨,如果仅仅考虑现货,估计交易额会在12-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金额会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到4000亿元。
以碳排放为标的的金融创新潜力大。自2013年我国碳交易试点启动以来,各地碳市场试点正在不断探索、创新以碳排放为标的的金融产品和机制,其中包括
ccers的质押、碳期权合同、
碳基金、CCERs预购买权、借碳业务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