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访问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就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展开讨论。
何建坤教授从2008年波兹南气候大会起,作为中国代表团专家参加全球气候大会谈判,现任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他对中外对话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双赢。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经济转型战略是一致的。
您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有什么期待?
何建坤:现在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其中中国的努力非常显著。中国已经分别和美国、欧盟、印度、巴西、法国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凝聚共识。中国的作用是很独特的,联合声明既有发达国家中的主要经济体,也有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体。这种共识能够为一个成功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很多联合声明的文字,很有可能成为巴黎协议上的文本。
另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尤其在资金和技术支持领域。中国在所有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了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虽然这些原则都是公认的,但是每个国家对于原则的理解还有差异。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
政策,必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将来的国际制度必须要促进每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每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结合起来,每个国家才会自觉地采取行动。不考虑国家自身的发展需求,仅提出
减排目标,是不能实现的。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发展的需求,还有摆脱贫困、改善民生的
问题。
另外,在国际合作中必须考虑双赢。不可能对一些国家有利,对另一些国家不利,那将是不可持续的。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必须要承担,特别是对最贫困国家的气候适应进行支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是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发达国家经济的新的增长机会。通过合作,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实现共赢,这样的国际气候制度才有生命力。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管控气候风险,保护地球生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在是在一个前进的过程中,我还是非常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