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当立足减碳

2015-12-3 00:07 来源: 世界环境

吴兑:控制碳排放,才能控制住大气污染


暨南大学大气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的吴兑教授(原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理环境并不容易。PM2.5从20微克/立方米增加到40微克/立方米,能见度是急剧下降的。再增加到120,能见度下降并不明显。政府从120治理到80微克/立方米,比如北京、沈阳,损失了不少的经济实力,但能见度看不到明显好转,公众、媒体会说你政府没做任何事。而从80减少到40微克/立方米,又减少一半,损失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能见度上稍有好转,媒体和公众又说确有好传,但是很有限。实际上这就是因为颗粒物与能见度高度非线性的关系造成的。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到像欧洲、北美、新西兰那样,PM2.5达到10来微克/立方米,能见度才能有四五十公里,这是非常艰难的。

实际上,我们面对的主题真正名称叫新型大气复合污染,简单地说,就是传统的大气污染物居高不下,光化学烟雾出现端倪,形成浓度都很高的光化学烟雾前体物、标识物和产物,过去的传统污染物并没有治理好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污染物,这就叫复合污染。

不过,吴兑教授指出,现在都是片面地在控制大气污染,比如早期的控制粉尘,比如消烟除尘时代,后来又过渡到控制二氧化硫,现在又重视氮氧化物,下一步可能重视V O 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者是黑碳,但是整个过程都是一个局部的、片面的控制思路。如果认为人类活动主要是和气候变化相关联的话,我们最终只有走向控制碳这个思路,才能真正地综合性控制住大气污染。“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毋庸置疑的。”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柴麒敏撰文指出: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逼,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