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议谈判中,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重申了气候变化行动目标: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为实现气候变化目标,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应对的
政策和措施:中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
碳交易”)体系,同时中国还提出将碳排放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中。显然,低碳将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确立经济建设目标的基石之一,也成为思亚这样的能源研究者不可忽略的研究课题。
2015年冬季,思亚将陆续推出关于碳排放的系列评论,帮助我们的客户更好地理解碳排放体系,及其对中国能源体系的作用及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适应低碳经济的公司战略规划。系列评论主要覆盖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碳排放中的全国碳交易
市场建设、碳交易对不同电源成本及建设的作用,以及碳排放目标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影响。
在分析碳交易及碳排放的影响前,我们的第一篇报告将对碳交易市场做简要介绍,在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核心要素,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基本语汇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后续报道中的分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