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碳市场,政府部门和交易机构应明晰权责
截至2014年底,全国7个试点省市共纳入控排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
碳排放配额约12亿吨。在国务院新闻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我国将争取于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
市场。
“我国
碳市场产品类型过于单一,目前国内碳市场交易均为现货交易,但碳
排放权受
政策、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控排企业希望以远期交易等手段,有效规避远期市场风险。”刘汉武表示,2011年全球碳市场规模高达650亿元,其中现货、远期产品成交量之比为1∶19,而我国受政策约束,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7个
碳交易机构均不能开展远期交易业务,一定程度阻碍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11月20日,在中国环境交易机构合作联盟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天津、上海、
辽宁、
云南等地的专家认为,碳市场涉及管理部门、
第三方机构、交易机构和控排企业等众多的市场参与主体,任何一个环
节能力建设的缺失或薄弱,都将极大地影响碳市场成效乃至碳交易制度的成败,针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在研讨会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表示,建设统一碳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思维,在交易方式上一定要有所突破。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玉洁说,政府职能部门要厘清监管体系和边界,交易机构应明晰自身责任,二者职能不能交叉。
“许多交易机构自身定位其实是有些模糊的,做了许多原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事情,或者说许多政府该承担的工作推给了交易机构。建议发改部门实行负面清单,该管的要管起来,不该管的坚决不管。”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表示。
“目前来看,全国
核查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核查标准并未统一。”齐绍洲提醒,建立统一碳市场,国家应摸清控排企业排放规模、结构、类型,并根据行业和企业特点制定抽查和复查计划,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及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