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定》促全行业深度调整 化工减排新起点

2015-12-21 16:13 来源: 中国化工报 |作者: 呼跃军

12月12日,在国内的各大电商纷纷打响“双十二”价格战的当天,一份被称为《巴黎协定》的重要文件在远方的巴黎被通过。这项关乎全球气候变化的协议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共同签署,主要内容包括:尽快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将全球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尽量限制在1.5℃以下。

《巴黎协定》促全行业深度调整

业界专家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温升高的贡献度高达70%。化学工业作为CO2的排放大户,《巴黎协定》无疑会促使全行业再次展开深度调整,行业受到的影响也将首当其冲,未来必然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 

化工到底排了多少碳 

“近15年是我国化工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化工产品产量年均增长在10%以上,化肥、农药、乙烯、无机原料、合成树脂等大宗化工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化工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同时也是我国CO2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在全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位列第二,占比23%,仅次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可以说化工是无可置疑的碳排放大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贾瑞霞博士如是说。 

据贾瑞霞介绍,《巴黎协定》是全球首个让所有国家都承诺削减碳排放的协议,将直接影响化工行业的发展走向,更将加速调整现有的化工产业结构。化石能源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也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由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状况长期存在,煤炭与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6年开始,我国CO2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应对大气污染的重任十分艰巨,碳减排压力巨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策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预测,2015年我国化石能源CO2排放总量近80亿吨,2020年达到91.74亿吨。之后随着能源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煤炭需求增长走向峰值之后,碳排放的缓增趋势更为明显,到2025年碳排放总量可控制在95亿吨以内并形成峰值。 

“化学工业是直接消耗化石燃料的行业,CO2排放强度高且总量大。”贾瑞霞说。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化学工业的总能源消费结构是以油品和煤(焦)为主,二者分别占化工总能源消费量的42%和40%,其次是电力和热力,占化工总能源消费量的15%。从化工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由于石化行业中的炼油和炼焦行业是能源转化行业,其产出的油品和焦炭等作为二次能源主要供其他行业消费,因此终端能源消费中油品和煤(焦)仅占50%,电力和热力占40%。化工行业的碳排放构成中,来自热力和电力消费的碳排放占比62%,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只占35%,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碳转化进入了化工产品中。

贾瑞霞表示,虽然我国化学工业的总能源消费中,煤(焦)的比重从50%以上降至40%,但与国外化学工业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结构相比,仍然是以煤为主的用能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化学工业能源利用率比国外发达国家低10%~15%,主要原因是资源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是以煤(焦)为主的低质能源结构,此外还与技术装备落后有关。因此,能源结构还存在调整的空间,化工行业节能和CO2减排工作存在很大潜力。 

那么,我国化工行业每年的CO2排放量到底是多少呢?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告诉记者,化工行业的CO2排放不同于其他任何制造业,化石原料贡献的不全是燃烧释放能量,而是化学反应和能源转化的耦合过程,有大量的碳通过化学反应进入产品中。依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10月发布的《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计算方法,经核算,2011年和2012年,我国化学工业流入边界碳总量分别为6.6亿吨和6.9亿吨。其中,产品带出碳分别约为3.7亿吨和3.9亿吨,损失碳分别约为2.9亿吨和3亿吨。损失碳折CO2约为10.7亿吨和11.1亿吨,即为我国化学工业的CO2排放量。 

顾宗勤还特别指出,在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上,石油化工与煤化工截然不同。二者相比,石油化工的总量大,含碳量占比高,但碳损失强度相对较小,而煤化工正好相反。采用同样方法核算煤化工行业的碳排放,2011年和2012年煤化工行业CO2排放量约为2.2亿吨和2.7亿吨,该数值占化学工业的21%~24%,占全国的2.7%~3.2%。可见,煤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但总量占比并不十分惊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