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应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具有更高透明度和更严格报告要求的绿色债券,例如基于绿色信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促进债券
市场的多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接连出台,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和部署,并计划在2020年前建成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将催生巨大的绿色融资需求。据估计,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需求在2万亿人民币以上,而财政资源只能满足10%~15%绿色投资需求。发展绿色债券,有助于降低绿色融资成本,推动直接融资和债券市场发展,减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和投资的资金错配风险,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有助于开辟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截至2015年6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累计支持绿色能源、公共
交通、环保技术等超过700家绿色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广义的绿色债券),融资额约9685.8亿元,但相比我国债券市场14万亿的总规模而言,“绿色”程度很低,相比银行绿色信贷的规模(截至2014年底约6万亿)而言也偏低。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势在必行。
同巨大市场潜力相比,绿色债券市场在2014年才开始萌芽。2014年5月,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发行国内第一笔碳收益5年期中期票据;2015年1月,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发行专项金融债券300亿元,资金由环境金融事业部用于
节能环保项目并定期报告披露; 7月,金风科技(002202,股吧)在
香港发行3亿美元债券,所筹资金用于投入再生能源项目;贵阳市政府也拟筹备申报100亿元绿色市政债券等等。
当前,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
问题包括:一是缺乏明晰的绿色债券的定义和
认证标准;二是从制度基础来看,对上市公司的环境影响信息披露制度尚未健全;三是中介服务如环境影响评估和绿色评级等较为欠缺;四是从投资环境来看,绿色投资的理念有待推广。
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整个绿色投资理念和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借鉴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需要从理念、
政策、市场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全面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