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交易操作系统存在漏洞
碳金融交易的广泛开展始于2005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正式运行之后,2010年核证
减排量(CER)的重复交易以及2011年黑客攻击排放交易的注册登记系统,暴露了碳金融交易监测、报告、核证系统存在的漏洞,黑客攻击盗取了至少300吨的排放量,占2011年分配额的0.15%,致使欧盟委员会被迫暂时关闭
碳交易的登记系统。
碳金融交易的操作风险具有易发性与内生性的特征。易发性体现在参与主体对碳金融项目的开发程序、交易规则以及操作模式的熟识度相对较低,极易因操作失误、系统出现失灵等因素导致操作风险。同时,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虚拟的无形商品,交易对象涉及境内外企业,且合同期限相对较长,容易受外生因素的干扰产生操作损失。此外,碳金融交易领域缺乏人力资本积淀,难以在短期内建立相对完善的操作系统,内生性的漏洞使碳金融交易暗藏较大的风险敞口,使碳金融交易的操作风险显现内生性。